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4:02

  本文关键词: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从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作为体育大国的地位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国内体育运动的职业化水准不断加强,以及同国外交流的日益增多,使得我国的体育纠纷与过去相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如何同时兼顾公正与效率,使体育争议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已然引起了广大体育运动参与者和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反观我国目前的体育纠纷,其解决多局限在诉讼领域和行业内部,并没有引入国际上通用的体育仲裁方式,尚未制定专门针对体育仲裁的法律法规,现有的体育争端解决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体育纠纷解决的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为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有序稳定发展,顺应体育争议解决机制的国际潮流,笔者认为,我国应以更开放、更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和化解体育争议,尽快在国内建立起体育仲裁制度,充分发挥体育仲裁制度本身所具有的高效便利、保密性强、费用低廉等优点,这不仅是体育社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求,更是体育法制化的需要。本文以我国目前体育争议化解的主要途径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国内现有的体育争议化解方式暴露出的诸多弊端,站在法律的视角分析了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合理借鉴了国际体育仲裁院及一些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的实践经验,在综合考虑我国现实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体育仲裁制度的若干建议,建议涵盖了我国体育仲裁的机构设置、受案范围、程序设计、司法监督等基本内容,并就当前鲜有研究的,调解在体育仲裁中的地位和作用等进行了剖析,以期对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育纠纷 体育仲裁 制度构建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16;D925.7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我国体育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及弊端12-18
  • 第一节 体育纠纷的诉讼解决方式及弊端12-14
  • 一、冗长的诉讼程序难以适应体育争议迅速解决的要求12-13
  • 二、法官欠缺解决体育纠纷的专业知识13
  • 三、法律的滞后性和法律制度的差异性13
  • 四、诉讼成本过高和体育组织内部排挤13-14
  • 第二节 体育纠纷的ADR解决方式及弊端14-18
  • 一、体育行会内部解决及其弊端14-16
  • 二、体育争议调解解决及其弊端16-17
  • 三、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18-23
  • 第一节 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必要性18-19
  • 一、体育纠纷频发亟待建立体育仲裁制度18
  • 二、体育纠纷的特殊性需要建立体育仲裁制度18-19
  • 三、与国际体育惯例接轨呼唤建立体育仲裁制度19
  • 第二节 建立中国体育仲裁制度的可行性19-23
  • 一、我国体育法治的加强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19-20
  • 二、我国体育相关学术活动的繁荣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了学术支持20
  • 三、我国仲裁制度的日益成熟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了必要条件20-21
  • 四、国际体育仲裁的运作模式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提供了经验借鉴21-22
  • 五、体育交流的日益频繁为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打下了实践基础22
  • 六、公众对建立体育仲裁制度正在形成共识22-23
  • 第三章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及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的借鉴与启示23-29
  • 第一节 国际体育仲裁制度23-25
  • 一、国际体育仲裁院的设立和发展23
  • 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机构设置及功能23-25
  • 第二节 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仲裁制度25-29
  • 一、美国体育仲裁制度25-26
  • 二、日本体育仲裁制度26-27
  • 三、借鉴与启示27-29
  • 第四章 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构建29-38
  • 第一节 我国体育仲裁的性质界定29-30
  • 一、体育仲裁应适应仲裁发展趋势29-30
  • 二、体育仲裁的性质应界定为准司法性30
  • 第二节 我国体育仲裁机构的设置30-32
  • 第三节 我国体育仲裁的受案范围32-33
  • 一、限制体育纠纷适用体育仲裁的条件32
  • 二、划定体育纠纷适用体育仲裁的类型32-33
  • 第四节 我国体育仲裁的仲裁员33-35
  • 一、兼职仲裁员与专制仲裁员并用33-34
  • 二、推荐性的仲裁员名册34
  • 三、尝试建立仲裁员终身制34-35
  • 第五节 我国体育仲裁的程序设计35-36
  • 一、调解可以作为体育仲裁的前置程序35-36
  • 二、体育仲裁程序应实现多元化36
  • 第六节 我国体育仲裁的司法监督36-38
  • 一、尊重“体育自治”,实行有限审查37
  • 二、司法监督应坚持的原则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3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3-44
  • 致谢4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同众;刘佳;唐晋;李君远;;国外体育仲裁范围与模式对我国体育仲裁立法的相关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1年06期

2 潘喜梅;;日本体育仲裁运作模式对我国体育仲裁机制建设的借鉴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7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367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9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