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引入未成年刑事审判的机制建构
发布时间:2025-03-29 23:17
在当今我国社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未成年人在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较为薄弱,心智的不健全、行为的不成熟、外部环境的渲染、内心的彷徨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引发认知行为的错误。从众的情结使很多未成年人希望找寻一种归属感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全感,浓烈的未成年人群体性特征,使得他们在归属感的找寻之中易引发人生轨道的偏航。这需要社会与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与心灵重建,英国学者莫里森提出监禁会对未成年人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对未成年人进行监禁的处罚,这样能够减少监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好的改善未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对于在成长路上迷失的少年,他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归因模式值得探讨,对于失足少年的救赎更值得深究。本文包括前言、正文、结论,正文为本文的主体部分,在未成年犯罪心理的基础上,提出心理干预机制。第一部分,论文对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类型及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犯罪心理类型主要为冲动、模仿、好奇、虚荣、逆反。犯罪原因包括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第二部分,论文对心理干预机制进行了诠释,并指出了心理干预的必要性及其作用。第三部分,论文以我国的心理干预为研...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其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概念界定
(二)未成年犯罪心理类型
1、冲动心理
2、模仿心理
3、盲从心理
4、好奇心理
5、虚荣心理
6、逆反心理
(三)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客观方面
2、主观方面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概述及其现状与问题
(一)心理干预机制的概念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理论依据
1、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2、道德发展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三)心理干预在我国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积极实践
(四)心理干预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1、作为量刑的参考,促进量刑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了解犯罪的个体原因,提高法庭教育和判后帮教的针对性
3、弥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缺陷,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创新124、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特色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6、促进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与国际接轨
(五)心理干预机制在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作用
1、合理疏导少年犯的情绪
2、矫正少年犯认知
3、长期随访,预防再犯
4、为少年犯重新融入社会提供点拨
5、帮助少年犯挖掘其身边的资源
(六)心理干预制度的实践成效
(七)心理干预实践的不足
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心理干预机制建立的构想
(一)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级心理干预机制
1、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机制
2、建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心理干预机制
3、建立未成年人宣判后心理干预机制
(二)建立庭前、庭审、判前、判后干预机制
(三)规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干预的相关标准
1、对心理干预对象进行分层分类
2、准确把握心理干预介入时机
3、规范启动时间和启动主体
4、规范心理干预测试程序
5、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场所
6、选择恰当的心理干预途径及方法
7、建立心理评估参与和监督制度
8、规范心理干预机构和干预人员资质
9、规范心理评估报告格式
10、规范心理干预及心理评估报告在庭审的运用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干预机制建构中的四结合
1、案前预防与案后干预相结合
2、心理干预队伍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3、司法机关的心理干预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4、个体心理干预与家庭心理治疗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7808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其原因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的概念界定
(二)未成年犯罪心理类型
1、冲动心理
2、模仿心理
3、盲从心理
4、好奇心理
5、虚荣心理
6、逆反心理
(三)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客观方面
2、主观方面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概述及其现状与问题
(一)心理干预机制的概念
(二)心理干预机制的理论依据
1、古典精神分析理论
2、道德发展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三)心理干预在我国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积极实践
(四)心理干预机制建构的必要性
1、作为量刑的参考,促进量刑科学性与合理性
2、了解犯罪的个体原因,提高法庭教育和判后帮教的针对性
3、弥补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缺陷,促进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创新124、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5、促进我国未成年人特色法律保护体系的完善
6、促进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与国际接轨
(五)心理干预机制在未成年刑事审判中的作用
1、合理疏导少年犯的情绪
2、矫正少年犯认知
3、长期随访,预防再犯
4、为少年犯重新融入社会提供点拨
5、帮助少年犯挖掘其身边的资源
(六)心理干预制度的实践成效
(七)心理干预实践的不足
三、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心理干预机制建立的构想
(一)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三级心理干预机制
1、建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机制
2、建立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心理干预机制
3、建立未成年人宣判后心理干预机制
(二)建立庭前、庭审、判前、判后干预机制
(三)规范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干预的相关标准
1、对心理干预对象进行分层分类
2、准确把握心理干预介入时机
3、规范启动时间和启动主体
4、规范心理干预测试程序
5、选择合适的心理干预场所
6、选择恰当的心理干预途径及方法
7、建立心理评估参与和监督制度
8、规范心理干预机构和干预人员资质
9、规范心理评估报告格式
10、规范心理干预及心理评估报告在庭审的运用
(四)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干预机制建构中的四结合
1、案前预防与案后干预相结合
2、心理干预队伍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
3、司法机关的心理干预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4、个体心理干预与家庭心理治疗相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7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03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