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刑事诉讼中的辅助证据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3 18:17

  本文关键词:刑事诉讼中的辅助证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实质证据的真实与否对于发现案件事实、防止冤假错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助证据系以实质证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为证明对象的证据。与实质证据之间的相互印证模式不同,辅助证据对于实质证据的证明模式系一种外部证明模式。此种证明模式的一大优势即系,可以打破内容能够相互印证的虚假抑或不合法的实质证据所形成的封闭的证据锁链。另,辅助证据规则作为一种质证规则可促进实现质证的实质化,进而实现以一审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遗憾的是,我国的理论界及实务界对于辅助证据制度的涉猎均显薄弱,且已有的研究中亦存在诸多误解之处。故,研究刑事诉讼中的辅助证据制度不仅可厘清理论界的误解、充实证据制度,亦有助于保障案件真实、防止冤假错案及促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对于不同种类的实质证据,辅助证据的运用规则有所不同。在实物证据的审查中,物证、书证及电子证据等均具有不同的辅助证据运用规则。诸如,真实性被质疑的物证可通过与众不同的特征予以证明,通过保管链条予以证明等。对于言词证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的审查不同于实物证据。对于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围绕证人是否具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及证人是否具有诚实的品格而进行。对于被告人的供述则主要围绕其自愿性及真实性进行。而中国法语境下的辅助证据不仅理论研究不足,立法不完善,且实践中的运行亦极为混乱。理论界的研究现状是证据分类只重视实质证据,而较少触及辅助证据、重视实质证据的内部相互印证,而忽略辅助证据的外部证明。立法的不完善表现在辅助证据规则较少。理论研究的不足与立法的不完善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实物证据的保管链条较为粗糙、证人普遍不出庭、被告人供述合法性的调查较具形式性。理论研究的不足及实践运行的混乱不仅导致诸多冤假错案,亦使得庭审走过场。当然,此种现状亦源于我国刑事司法的两个固有顽疾:其一,侦审未阻断,法官对控方提交的证据具有“公权依赖”;其二,司法不独立,法官对控方非法的行为践行“沉默法则”。在时下冤假错案频发、司法公信力急剧下降的背景下,构建完善的辅助证据规则亦极具现实意义。当然,完善辅助证据规则应具有两个前提性条件:其一,进行司法体制的变革,为辅助证据规则的运行提供体制性的支撑。其二,完善证据立法,为辅助证据的运行提供良好的制度指引。在此基础上,中国的辅助证据制度应进行如下制度完善:第一,完善物证的保管链条制度。第二,充实书证的证明方法。第三,对于电子数据及视听资料,可以通过目击证人作证、与众不同的特征及保管链条等三种方式证明其真实性及合法性。第四,对于证人证言。首先,切实保障证人出庭作证。其次,引入各项辅助证据规则,包括品格证人、证人先前有罪判决等。第五,对于被告人供述,有两点可予以完善:其一,落实录音录像对于被告人口供的合法性的证明。其二,引入被告人的先前有罪判决作为质疑被告人诚信的辅助证据。第六,严格遵循辅助证据的证明标准。对于被告人口供的合法性的证明应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而对于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及合法性的证明仅需达到优势证明标准即可。
【关键词】:辅助证据 实质证据 辅助事实 外部证明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辅助证据的界定11-16
  • (一) 辅助证据与弹劾证据13-14
  • (二) 辅助证据与间接证据14
  • (三) 辅助证据与补强证据14-16
  • 二、辅助证据运用规则的比较法考察16-30
  • (一) 实物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16-21
  • (二) 言词证据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21-27
  • (三) 辅助事实的证明方法、证明责任及证明标准27-30
  • 三、中国法语境下的辅助证据30-44
  • (一) 研究现状与立法现状30-35
  • (二) 实践现状35-41
  • (三) 原因分析41-44
  • 四、中国辅助证据制度的完善44-50
  • (一) 完善辅助证据制度的理论意义44-45
  • (二) 完善辅助证据制度的现实意义45-47
  • (三) 完善辅助证据制度的具体路径47-50
  • 余论:正当程序的证据法维度50-52
  • 参考文献52-57
  • 致谢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晶,张弘;从功能视角看证据的属性[J];人民检察;2005年21期

2 黄园;;对证据概念及特征的再认识[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2期

3 何家弘;;关于创建“证据调查学”的构想[J];法学家;1996年06期

4 何家弘;证据调查方法探源(续)[J];中央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5 周惠博;;理论的突破 实践的先导——评《证据调查实用教程》[J];证据学论坛;2001年02期

6 龙宗智;;试论证据矛盾及矛盾分析法[J];中国法学;2007年04期

7 谌宏伟;;“证据调查”之误读与重释[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王莉;;网上证据新论[J];河北法学;2011年11期

9 何家弘;;证据调查制度的改良之策[J];法制资讯;2012年06期

10 裴苍龄;;形式证据观的终结——四论实质证据观[J];河北法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勇;建立证据调查令制度初探[N];江苏经济报;2003年

2 程雷;用制度保障采纳无罪与罪轻证据[N];法制日报;2005年

3 山东省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专门调查体现审判职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4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副主任 孙远;从薄熙来案看证据问题[N];检察日报;2013年

5 张吉喜;德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禁止[N];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陈建平;安宁人依靠证据“打官司”[N];云南日报;2003年

7 齐树洁;证据制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郑万宏 李玉萍 关淼;从司法鉴定到证据调查[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国华;通过证据法则的司法人权保障[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崔欣;我国民事诉讼中建立调查令制度之设想[N];江苏法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惊天;法官证据评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孙义刚;证据契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金玄默;论证据裁判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红枫;行政处罚证据原理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爱军;身体证据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赵一铭;刑事法官庭外证据调查权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廖钺铃;域外证据的取证与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4 任怡;侦查阶段证据调查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李征宇;论技术性证据调查制度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裴婷;论刑事瑕疵证据[D];山东大学;2012年

7 莫士龙;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展示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刘倩霞;刑事瑕疵证据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舒辉;论刑事庭审证据调查[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时刚;税务稽查证据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刑事诉讼中的辅助证据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8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418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2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