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六大质疑之消解
本文关键词: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六大质疑之消解
【摘要】: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在侦查、起诉以及审判各阶段可以进行刑事和解,使得刑事和解法制化。尽管如此,我国学者对侦查阶段适用刑事和解充满质疑,包括侦查机关对事实调查的懈怠、对裁决理性和中立的怀疑、腐败滋生的可能、犯罪预防效果下降、司法效率的降低、公众满意度不高等六个方面。因此,有必要对侦查阶段刑事和解适用问题进行辩证思考,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推行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侦查阶段 刑事和解 质疑 消解
【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科研课题“惩治犯罪与刑事和解的平衡”(CLS-C1021)
【分类号】:D925.2
【正文快照】: 从中外司法实践来看,刑事和解被适用于侦查、起诉和审判各阶段。根据我国2012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第278和第279条规定,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从宽处理。但研究表明人们似乎更加关注起诉阶段刑事和解,而对侦查阶段的刑事和解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晓娟;;刑事和解制度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J];公安教育;2007年06期
2 成安;苏镜祥;;质疑“捕前和解”——兼论侦查阶段刑事和解定位[J];社会科学家;2011年12期
3 陈光中;;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定位问题之探讨——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之质疑[J];政法论坛;2012年01期
4 伯恩特·许乃曼,王秀梅,杜澎;刑事制度中之被害人角色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发民;;论刑罚的社会功能——刑罚功能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欧阳湘;;抗日民主政权援用国民政府法令问题简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3 李勇军;欧阳仁根;;法学本科教育的定位及其课程设置的思考——基于我国法学教育现状与长远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4 田佳灵;;民意对司法裁判过程的影响[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陈乐雪;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许胜;王成明;;论无效行政行为的救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杨军,李美发,周航;司法正义的理性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张骏;;从经济法的本土性看经济法责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9 刘力,栾培新;论依法治国的法治理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0 王立志;;法治语境下中国死刑问题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朝霞;王志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中论检察机关的刑事政策改进[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衣文静;;判决错误对诉讼与守法的激励机制研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6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黄伯青;;探索与超越: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程序的构建[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黄国芳;汪学明;;从制约逻辑到法律推理的思考[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韩登池;;法律适用中的逻辑与经验——兼论法律推理[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葛宇宁;张四化;戚金霞;;试论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丁茂中;反垄断法实施中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少霖;航空联盟反垄断豁免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罗高鹏;中国东北三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英辉;史立梅;郭云忠;孟军;廖明;杨雄;;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2 陈卫东,隋光伟;现代羁押制度的特征:目的、功能及实施要件[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3 马静华;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石磊;;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刑事实体法根据[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5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6 左卫民;;中国刑事案卷制度研究——以证据案卷为重心[J];法学研究;2007年06期
7 左卫民;马静华;;侦查羁押制度:问题与出路——从查证保障功能角度分析[J];清华法学;2007年02期
8 朱孝清;强化侦查监督 维护公平正义[J];人民检察;2005年12期
9 元明;;审查批捕工作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思考[J];人民检察;2009年02期
10 娄云生;马静华;李斌;;认罪案件办理机制研究——以建立全程性速审程序为中心[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年红;;刑事和解限制论[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2 李远桃;;论刑事和解应当慎行[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8年11期
3 宋英辉;;刑事和解的实证分析与辩证考量[J];人民检察;2008年24期
4 张健英;;“刑事和解”及其社会效应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5 王瑞君;;刑事和解:人本主义的对话型和解[J];齐鲁学刊;2008年03期
6 龚永强;张亚力;贾永强;;检察视野下刑事和解的理论与实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7 于志刚;;刑事和解的正当性追问——中国政法大学首次“青年教师学术沙龙”观点综述[J];政法论坛;2009年05期
8 谭泽林;赵秋生;;我国刑事和解实施中的问题与相应实体、程序法完善[J];政治与法律;2009年09期
9 王涛;刘晓;;论刑事和解的本土化与制度构建[J];陇东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张文雯;;浅析我国刑事和解之制度因素[J];中外企业家;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道刚;;救助被害人的优化选择——倡导刑事和解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赵凤祥;刘昊;;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可行性分析[A];第九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其他[C];2013年
3 郭云忠;;刑事和解现状之调查[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周娅;姚石京;;刑事和解之内涵探析与价值定位——刑事被害救济的新思维[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勇;刘小荣;;浅析检察机关开展刑事和解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6 孙光骏;;关于刑事和解的几个法律问题[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易珍荣;;刑事和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有效方式[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锦萍;;论刑事和解在我国的运用[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乐绍光;苟红兵;;刑事和解原则下的检察权能重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甄贞;;刑事和解的理念及在我国的实践[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 郭玺;刑事和解 恢复被犯罪破坏的和谐[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丁国锋;无锡出台刑事和解工作意见[N];法制日报;2007年
3 陆曙光邋吴海研 记者 丁国锋;轻微刑案方可刑事和解[N];法制日报;2007年
4 李青;永丰检察院尝试刑事和解引发争议[N];法制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何淼玲 通讯员 张吟丰 实习生 秋静;省会首例刑事和解目击记[N];湖南日报;2006年
6 何淼玲 通讯员 苗霞;刑事和解: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利器[N];湖南日报;2007年
7 见习记者 刘坷;我省出台刑事和解规定:轻微刑事案可“私下和解”[N];湖南经济报;2006年
8 罗欣;刑事和解:纠纷解决机制的本土化探索[N];检察日报;2006年
9 黄建良;以刑事和解促社会和谐[N];检察日报;2006年
10 何书生;刑事和解利于当事人权益双向保护[N];检察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建辉;刑事和解制度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葛琳;刑事和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周凯东;检察环节刑事和解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辉;刑事和解制度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王刚;论刑事和解模式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0年
3 郭小峦;中国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伟;刑事和解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齐帅;刑事和解与重罪[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6 曲晓丽;试论刑事和解及本土化构建[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绍钧;论刑事和解[D];山东大学;2009年
8 曾锋;中国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刘政宁;刑事和解的几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郑琦;论刑事和解及其制度设计[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419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41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