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登记案件中的善意取得问题
发布时间:2017-07-29 04:03
本文关键词:房屋登记案件中的善意取得问题
【摘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房屋登记机构的房屋登记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如果行政诉讼的被告或者第三人主张,房产因各类原因已为涉案第三人善意取得,受案法院是否应该审理善意取得问题?如果需要审理,法院在判断是否构成善意取得的时候应该遵循怎样的裁判标准?如果认定构成善意取得,法院又应如何裁判被诉房屋登记行为?这是受理房屋登记案件的法院经常会面对的问题。房屋登记案件是以房屋登记机关为被告、以房屋登记合法性判断为内容的行政诉讼案件。如若存在第三人依据被诉登记或被诉登记的后续登记善意取得房产的可能性,受案法院应该审理善意取得问题,这既提高了诉讼效率,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价值;在房屋登记案件中,善意取得认定标准应与民事案件中认定标准保持一致,即应从如下四个要件出发判断是否成立善意取得:无权处分人具备“权利外观”、受让人“善意”、受让具备“有偿性”、受让人完成“登记”;就相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主张不成立善意取得的原权利人应提供证据,同时,由第三人证明以下事实:1.第三人是从无权处分人之手获得涉案房产的所有权、抵押权;2.第三人同无处分权人之间存在一个真实的交易行为;3.第三人信赖处分人具有合理性;对第三人善意取得涉案房屋所有权的登记行为,即使违法也不能判决撤销登记行为,而只能作出确认登记行为违法的判决。确认登记行为违法,既监督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又保护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而且实现了行政法与物权法的对接。
【关键词】:房屋登记 行政诉讼 善意取得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1
- 第1章 房屋登记案件中善意取得的适用问题现状分析11-23
- 1.1 司法分歧的现状分析11-15
- 1.1.1 是否审理善意取得问题上的分歧11-12
- 1.1.2 法院审理善意取得问题时的认定标准分歧12-13
- 1.1.3 举证责任分配问题上的分歧13-14
- 1.1.4 裁判方式问题上的分歧14-15
- 1.2 司法分歧的原因分析15-23
- 1.2.1 立法层面的原因15-18
- 1.2.2 理论层面的原因18-23
- 第2章 房屋登记案件中审理善意取得问题的必要性23-33
- 2.1 房屋登记行为的性质与房屋登记行政诉讼的功能23-29
- 2.1.1 行政登记行为的本质23-25
- 2.1.2 房屋登记行政诉讼的功能25-29
- 2.2 房屋登记案件中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合理性29-33
- 2.2.1 适用的法理依据30-31
- 2.2.2 适用的实证法依据31-33
- 第3章 房屋登记案件中第三人善意取得的认定33-41
- 3.1 房屋登记案件中认定善意取得的法律依据问题33-37
- 3.1.1 司法实践中善意取得认定标准上的分歧34-36
- 3.1.2 认定善意取得应统一适用《物权法》的规定36-37
- 3.2 房屋登记案件中第三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分析37-41
- 3.2.1 无权处分人具备“权利外观”37-38
- 3.2.2 受让人的“善意”38-39
- 3.2.3 受让的“对价合理性”39
- 3.2.4 登记之“完成”39-41
- 第4章 房屋登记案件中善意取得的举证责任41-46
- 4.1 举证责任的理论分析41-43
- 4.2 善意取得问题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考量43-44
- 4.3 房屋登记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明确44-46
- 第五章 第三人善意取得情形下房屋登记案件的裁判方式46-53
- 5.1 裁判方式的法条分析46-49
- 5.2 裁判方式的理论分析49-50
- 5.3 真实权利人的权利保护50-53
- 结束语53-55
- 参考文献55-58
- 附录58-61
- 致谢61-6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傅鼎生;;不动产善意取得应排除冒名处分之适用[J];法学;2011年12期
2 赵雪雁;宋振敏;;善意取得在房屋抵押登记中的适用[J];人民司法;2011年16期
3 叶伟平;张静;;物权法背景下的房屋登记行政案件司法审查[J];人民司法;2010年11期
4 彭诚信;李建华;;善意取得合同效力的立法解析与逻辑证成[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5 刘保玉;;物权法中善意取得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南都学坛;2008年06期
6 王利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8年10期
7 王利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以我国物权法草案第111条为分析对象[J];中国法学;2006年04期
,本文编号:5873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587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