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试论我国刑事鉴定程序的诉讼化

发布时间:2017-08-08 11:33

  本文关键词:试论我国刑事鉴定程序的诉讼化


  更多相关文章: 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刑事鉴定程序 诉讼化


【摘要】:刑事鉴定是查明案件事实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刑事证明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刑事鉴定中,鉴定程序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是保障鉴定意见正确的前提,而且关系到诉讼公正的实现。然而,我国现有的关于刑事鉴定程序的法律规范较少,且过于原则和抽象,在司法实践中操作性不强。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实践中鉴定意见的“生产”环节成为一个封闭的过程,案件是否进行鉴定、由谁鉴定、鉴定的具体实施过程,都由侦控机关掌控,当事人既没有知情权也没有参与权。封闭化的鉴定程序不仅有违程序正义之理念,也使得公众对鉴定意见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进而产生对判决的不信任,损害我国的司法权威。因此,对我国刑事鉴定程序进行改革完善势在必行。2012年《刑事诉讼法》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对鉴定意见进行了科学定位,明确了鉴定意见系普通证据,这就为当事人参与鉴定意见的形成过程提供了立法依据,同时也为鉴定问题的权力重新配置提供了基础。此外,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诉讼化”理念已被社会大众广泛的接受,人们越来越多的期望以“诉讼化”的方式解决纠纷,如司法实践中构建起的不起诉的听证、审前的预审、申诉的听证等。“诉讼”即是一种“三方构造”,当事人可参与其中,其重要特征就是公开,通过公开的机制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专横、擅断,让当事人看见公正的实现。因而,将我国的刑事鉴定程序纳入诉讼化的轨道,既能发挥鉴定程序作为法律程序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又能保障当事人的权利,让当事人看见公正的实现。对刑事鉴定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革,目标在于革除刑事鉴定程序存在的弊端,保障刑事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诉讼公正。具体构建如下:一、刑事鉴定启动程序阶段。赋予当事人初鉴申请权,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选择权以及鉴定委托受理的监督权;规范启动权行使,在保留侦控机关鉴定决定权的基础上,赋予人民法院最终的鉴定决定权。二、刑事鉴定实施阶段。规范刑事鉴定实施操作规范,明确鉴定方法、取样规则的最低标准。赋予当事人、侦查人员、检察人员鉴定实施过程的在场权。对于强制性鉴定事项,由法官对刑事鉴定实施程序主持。建立备鉴制度。
【关键词】:刑事鉴定 鉴定意见 刑事鉴定程序 诉讼化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3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1.1 选题背景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10-12
  • 1.3 研究方法12
  • 1.4 论文结构安排12-13
  • 第2章 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概述13-18
  • 2.1 刑事鉴定程序的概念和特点13-15
  • 2.1.1 刑事鉴定程序的概念13-14
  • 2.1.2 刑事鉴定程序的特点14-15
  • 2.2 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的概念15-18
  • 第3章 我国刑事鉴定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18-25
  • 3.1 刑事鉴定程序的价值目标18-20
  • 3.1.1 程序正义18-19
  • 3.1.2 权力制约19
  • 3.1.3 人权保障19-20
  • 3.2 刑事鉴定启动程序不完备20-22
  • 3.2.1 当事人申请权的缺失20-21
  • 3.2.2 鉴定决定权过大,缺乏监督21
  • 3.2.3 当事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选择权的缺失21-22
  • 3.2.4 鉴定的委托、受理的规定不够规范22
  • 3.3 刑事鉴定实施程序不规范22-25
  • 3.3.1 鉴定实施过程不规范22-23
  • 3.3.2 鉴定实施过程监督规范的缺失23-25
  • 第4章 我国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的具体构想25-38
  • 4.1 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的可行性分析25-29
  • 4.1.1 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的客观基础25-27
  • 4.1.2 刑事鉴定程序诉讼化的主观基础27-29
  • 4.2 刑事鉴定启动程序的诉讼化29-33
  • 4.2.1 赋予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权利29-30
  • 4.2.2 规范刑事鉴定决定权30-32
  • 4.2.3 赋予当事人对鉴定机构、鉴定人的选择权32-33
  • 4.2.4 规范刑事鉴定委托受理程序33
  • 4.3 刑事鉴定实施程序的诉讼化33-38
  • 4.3.1 当事人对刑事鉴定实施程序的参与33-35
  • 4.3.2 侦查、检察人员对鉴定实施过程的参与35-36
  • 4.3.3 法官对刑事鉴定实施程序的主持36-37
  • 4.3.4 完善备鉴制度37-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致谢41-4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常龙,郭志媛;我国鉴定程序改革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从两则典型案例说起[J];山东审判;2002年02期

2 赵美丽;;如何规范工程造价鉴定程序[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6期

3 李战;;我国民事诉讼鉴定程序改革的价值理念及其实现[J];湖湘论坛;2014年04期

4 吴瑞;;几种特殊情形下的密级鉴定程序[J];保密工作;2012年01期

5 吕群蓉;;论仲裁中鉴定程序的启动[J];仲裁研究;2008年04期

6 王存河;;法律责任的基础:法条逻辑与现实考量——基于大案命案中精神鉴定程序启动问题的思考[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梁华乔;;本案重新鉴定程序是否已启动[J];中国劳动;2013年08期

8 岳军要;;建立鉴定错案责任追究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探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胡聪;;由错鉴探究鉴定程序的完善——以《新刑事诉讼法》实施为视角[J];学理论;2013年23期

10 王继荣;李益松;;诉前鉴定的司法试验及其制度化思考[J];人民司法;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学建;徐宏云;刘军训;;法医活体损伤鉴定程序亟待规范[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方莹;;简析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鉴定的再次鉴定程序启动中的一个问题[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民;符国平;丁宏;魏佳佳;;精神病人强制医疗鉴定程序浅析[A];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诉前鉴定的程序规制[N];江苏法制报;2013年

2 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检察院 李俊英 宋晶;丰富民事诉讼鉴定程序监督途径[N];检察日报;2014年

3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检察院 程宏 詹学军;应将鉴定程序纳入告知范围[N];检察日报;2009年

4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 李巧芬;毒品扣押、鉴定程序亟待规范改进[N];检察日报;2008年

5 杨赞 李丹;规范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程序[N];检察日报;2014年

6 张卫东;启动民事抗诉案件鉴定程序应慎重[N];检察日报;2004年

7 陈笑尘;佛山中院全面规范疾病鉴定程序[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郭健;鉴定程序的一次创新[N];健康报;2006年

9 李庆伟 温永乾 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法院;启动重新鉴定应注意的问题[N];人民法院报;2009年

10 李准;莫把良心名誉商品化[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琪;试论我国刑事鉴定程序的诉讼化[D];湘潭大学;2016年

2 张锐;完善我国刑事鉴定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刘妍君;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的程序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谢佩晋;我国刑事司法鉴定程序的若干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徐彬;论我国民事诉讼司法再鉴定程序[D];海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397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397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d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