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诉讼法论文 >

论刑事诉讼中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发布时间:2017-08-11 18:37

  本文关键词:论刑事诉讼中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更多相关文章: DNA证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审查 认定


【摘要】:人类个体的DNA遗传信息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的特点,正是这一特性使得DNA证据在同一认定方面有着其它证据无可比拟的优势,甚至被誉为“新一代证据之王”。但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基本上都倾向于认可DNA证据的证明力,对其疏于审查,因采信错误DNA证据而引发的冤错案件也时有发生。由此看出,在强调DNA证据独特证明功能的同时,审判者对DNA证据自身可能出现的错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DNA证据进行错误解读的风险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使得审判实务中对DNA证据审查和认定的过程有流于形式之嫌。故此,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系统研究法官在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过程中应从哪些方面展开,以及在审查认定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并立足于当前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完善建议。除引言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共约四万字:第一部分是关于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的概述。DNA证据是指以物证为基本载体,通过专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凭借高新技术对DNA遗传标记进行解读,并以其分型结果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种科学证据。在证据种类上,DNA证据属于鉴定意见,同时,由于其证明方式的间接性,因此在证据属性上DNA证据属于间接证据。凭借人体DNA遗传信息具有多态性的特点,DNA证据能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同一认定,此即为DNA证据运用于法庭科学领域的生物学基础。凭借超强的同一认定能力,DNA证据不仅对查案、破案、定案意义重大,对翻案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人为的疏忽和DNA证据自身的局限性,DNA证据也有出错的风险。因此,作为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主体,法官在审查与认定时应当严格遵循“两步认证模式”,分别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层面对DNA证据进行精细化的审查与认定。第二部分是关于法官应当如何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证据能力。首先,在宏观层面上,法官在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证据能力时,应参考美国的“道伯标准”的合理因素对是否采纳DNA证据进行整体上的判断;其次,在微观层面,审查DNA证据的证据能力时,应当从关联性、合法性、科学性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具体审查。在审查其是否具备关联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其是否具有关联性;审查其是否具备合法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其主体、取证方式(方法)、鉴定、移送程序是否合法,证据保管链是否完整,鉴定材料的相关信息是否完备;在审查其是否具备科学性时,应当重点审查其所凭借的科学方法、原理、技术和标准是否适当。第三部分是关于法官应当如何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证明力。首先,法官在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证明力时,应以关联性标准为主要标准,通过判断DNA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强弱,来辨别DNA证据证明力的大小;其次,法官在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证明力时,应当以自由心证原则为基本原则,在对DNA证据形成内心确信的过程中,还应遵守法官职业道德和相关的经验规则以及伦理道德,依靠良心、理性、道德做出合理评断;最后,依靠DNA证据定罪时,应当认清DNA证据属于间接证据,其证明力有限,不能作为定罪的唯一证据。同时,在一些特殊情形中还应当适用DNA证据证明力减等规则,以降低对DNA证据的主观依赖。第四部分是从实证的角度,对经常出现DNA证据的案件类型进行统计归类。以具体数据为证,指出当前我国法官在审查与认定DNA证据的过程中主要存在过度信赖DNA证据,对DNA证据判断过于自由,只注重审查DNA鉴定意见的检验结论等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法官应当树立科学理性的DNA证据观,通过建立专家陪审员制度,积极落实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出庭作证制度,来推动DNA证据质证的实质化,以此强化法官对DNA证据的实质性审查,从而最大程度发挥DNA证据对查明案件事实的作用。
【关键词】:DNA证据 证据能力 证明力 审查 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5.2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一、DNA证据的审查与认定概述12-25
  • (一) DNA证据的概念及生物学基础12-15
  • (二) DNA证据的证据属性和诉讼价值15-19
  • (三) 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基本范畴19-22
  • (四) 加强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必要性22-25
  • 二、DNA证据证据能力的审查与认定25-35
  • (一) DNA证据有无证据能力的检验标准25-27
  • (二) DNA证据关联性的审查与认定27-29
  • (三) DNA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与认定29-33
  • (四) DNA证据科学性的审查与认定33-35
  • 三、DNA证据证明力的审查与认定35-42
  • (一) DNA证据证明力审查与认定的主要标准35-37
  • (二) DNA证据证明力审查与认定的基本原则37-39
  • (三) DNA证据证明力审查与认定的主要规则39-42
  • 四、DNA证据审查与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建议42-57
  • (一) DNA证据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基本情况42-46
  • (二) DNA证据审查与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6-51
  • (三) DNA证据审查与认定的完善建议51-57
  • 结语57-58
  • 附录一:调查问卷58-60
  • 参考文献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蓝翎;张小为;段秉章;霍振义;;DNA指纹的个体特异性和细胞稳定性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0年02期

2 ;《首届全国法医DNA检验技术交流会》年内召开[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0年01期

3 方陵生;;DNA“出庭作证”[J];检察风云;2007年08期

4 陈松;;法医DNA实验室的DNA污染和防范[J];刑事技术;2007年03期

5 ;新型DNA喷雾能“认出”嫌疑犯[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0年12期

6 伍新尧;罗超权;杨英浩;刘照文;;人DNA指纹检测的初步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9年04期

7 徐程;丰蕾;杨帆;涂政;胡兰;;微量接触DNA的浓缩与回收[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8 ;DNA鉴定引发的日本“世纪冤案”[J];晚报文萃;2010年08期

9 李民乾;;DNA:为生命导航[J];时代潮;2000年01期

10 张田勘;从辛普森案件谈DNA鉴定[J];知识就是力量;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金玲;吴玲玲;周剑章;林仲华;;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研究DNA的控电位杂交[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2 范新萍;;孕妇外周血中游离DNA的分级分离方法初探[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郑利雄;李放娟;吴育庆;张桂梅;何桂荞;熊峰;;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梅毒血清TP-DNA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邵勇;刘亭丽;张罡棋;朱晓青;;基于脱碱基位点设计的DNA单核苷多型的小分子识别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关明;;高分辨熔解技术在分子检验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6 ;DNA G-quadruplexes as potential anticancer drug targets[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张新跃;;牧草DNA基因多态性研究与在草业中的应用[A];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专业委员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Michael M.Yang;;FABRICATION OF DNA CHIPS FOR DIAGNOSTIC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A];首届粤港生物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邓用川;陈菊培;罗越华;李冠一;林栖凤;;红树DNA导入水稻引起的变异[A];植物分子育种——第四届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延;张成孝;;电化学发光检测DNA的初步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敏;DNA分子为何不稳定?[N];解放日报;2005年

2 刘工;DNA计算机微乎其微 功能强大[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侯巧明;DNA识别遗传信息判断人[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陈丹;以科学家研制出DNA计算机[N];科技日报;2001年

5 郭朝元;克隆永续经营的DNA[N];民营经济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翟永太 聂同钢;DNA“精确制导”[N];人民公安报;2006年

7 张梦然;首个近乎完全由人造“零件”搭建的DNA分子问世[N];科技日报;2008年

8 韩梁;DNA证据可伪造,刑案鉴定蒙阴影[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记者 郑晓春;可区分真伪DNA的检测技术问世[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王艳红;以研制出新型DNA计算机[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伟;DNA条形码在中国榕小蜂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张凤梅;石英致DNA双链断裂修复的DNA-PKcs/JNK/p53信号转导通路[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蔡宏;新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制及纳米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雪梅;含N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与DNA作用机理的电化学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5 梁乐;功能DNA纳米结构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王延峰;DNA计算中的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蒋伟;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核酸酶活性和DNA对其聚集的加速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鲁卫平;DNA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9 樊浩;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新方法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周剑章;分子自组装固定DNA和DNA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雪姣;钌多吡啶配合物与DNA/RNA的键合机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王平红;一些金属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D];海南大学;2006年

3 郭爱敏;DNA分子电子结构及输运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4 李春宏;DNA甲基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广西巴马县人群白细胞DNA总体甲基化水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罗兴;基于DNA自组装模型的最大团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杨青喜;一种高效检测石蜡切片中的DNA的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7 冯媛媛;聚苯胺及其衍生物复合纳米材料在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剑;基于企业DNA视角的企业进化机制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0年

9 史庭燕;树状DNA放大技术在临床基因诊断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04年

10 杨培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57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susongfa/657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1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