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股份合作社之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地股份合作社之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土地是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入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处理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后出现的收益分配法律问题,关乎农村改革和稳定的大局。入股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之一,其优越性和重要性逐渐凸显,然而在实践运作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收益分配问题,亟待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解决。界定了农地股份合作社和经济学上收益分配的涵义,继而对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基础是股权设置。股权设置是指股份公司确定股东权利的办法,股权设置主要有集体股、农户股、法人股和国家股等。 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制度进行法理分析。运用西方经济学的剩余索取权理论和地权转股权理论揭示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前提是可分配盈余。通过农地入股法律性质的分析,得出对债权流转说进行适当修正更符合我国当前农村实践的结论。并总结出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须遵循的原则:法定优先原则、村民自治原则和公平与效率原则。 对我国的相关立法进行考察,分别从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性法规层面解析不同位阶的法对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不同规定,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不同规定。各地方有不同的实践模式,文章列举了南海模式、浙江北仑模式、上海模式和苏南模式,这些模式表明,成员收益权因土地股份合作改革产生的股东权而变得明确;土地股权化有利于农民收益权的实现;土地收益的增值最大化有利于保障入股农户的财产权益。 我国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如农地产权不完善影响农地股权的稳定性,多种因素制约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收益分配实现,农地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并分别提出对应的策略。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模式,进行针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专门立法。在监管模式中不仅需要合作社内部的监督机制,也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外部监管,其中内部监督包含监事会的监督和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外部监督包括职能部门的监督和专门机关的监督。
【关键词】:农地股份合作社 股权配置 收益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32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2
- 一、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10-12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12-18
- 三、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18-19
- 四、本文创新之处与可能存在的问题19-22
- 第一章 农地股份合作社及收益分配法律制度概述22-32
- 第一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概论22-25
- 一、农地股份合作社的界定22-23
- 二、收益分配制度概说23-25
- 第二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制度内涵25-27
- 一、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法律概念25-26
- 二、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方式26-27
- 第三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基础27-32
- 一、股权设置的概念和分类27-28
- 二、股权设置是收益分配的基础28-32
- 第二章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的法理基础32-42
- 第一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32-34
- 一、基于剩余索取权理论的分析32-33
- 二、基于地权转股权理论的分析33-34
- 第二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法律性质及其与收益分配制度的联系34-37
- 一、农地入股的法律性质34-36
- 二、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法律性质决定收益分配方式36-37
- 第三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基本原则37-42
- 一、法定优先原则37-38
- 二、村民自治原则38-39
- 三、公平与效率原则39-42
- 第三章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立法及实践42-52
- 第一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相关法律规定42-45
- 一、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法律规定42-43
- 二、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地方性法规43-45
- 第二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实践考察45-49
- 一、南海模式45-46
- 二、浙江宁波北仑模式46-47
- 三、上海模式47-48
- 四、江苏苏南模式48-49
- 第三节 对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立法和实践的评述49-52
- 一、成员收益权因土地股份合作改革产生的股东权而变得明确49-50
- 二、士地股权化有利于农民收益权的实现50
- 三、土地收益的增值最大化有利于保障了入股农户的财产权益50-52
- 第四章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52-62
- 第一节 农地产权不完善影响农地股权稳定性52-54
- 一、农地产权残缺的表现52-53
- 二、产权残缺对农民收益权的影响53-54
- 第二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制约因素54-56
- 一、未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能导致合作社经济效益低54-55
- 二、股权设置的局限性55-56
- 第三节 农地股份合作社内部机制存在弊端56-62
- 一、加入机制的缺失57
- 二、内部治理机制的缺失57-59
- 三、退出机制的缺失59-62
- 第五章 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法律制度的完善62-72
- 第一节 完善配套法律法规62-64
- 一、启动农地股份合作社立法62-63
- 二、在股权配置方面实现农民个人股的实质化63
- 三、明确可分配盈余的法定分配顺序63-64
- 四、建立收益分配的附加表决权制度64
- 第二节 建立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监督机制64-67
- 一、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外部监督机制64-66
- 二、完善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内部监督机制66-67
- 第三节 健全农地股份合作社收益分配的救济途径67-72
- 一、内部救济途径68-69
- 二、外部救济途径69-72
- 结语72-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80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海;欧阳仁根;;农地入股合作社利益分配的法律解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2 倪美丹;张亿钧;刘从九;;探析土地股份合作社“固定收益+浮动分红”利益分配机制[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金丽馥;;新时期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4 牛若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前提和根据[J];调研世界;2000年07期
5 李东侠;郝磊;;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公司问题的法律分析[J];法律适用;2009年04期
6 文杰;李显冬;;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4期
7 宋志红;;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法律性质辨析[J];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8 钱忠好;曲福田;;农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经济解析[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9 解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市场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姜爱林;陈海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基本理论研究述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吴红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笑寒;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制度解析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碧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陈爱碧;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0667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106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