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之改革路向

发布时间:2018-10-30 15:43
【摘要】: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更是与其息息相关。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产生并形成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体制之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目前,我国虽然确立了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基础,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利用制度,但是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诸多缺陷,难以反映农民对土地权利的要求。《物权法》虽然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做出了一些进步的规定,但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许多基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达不到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有效改革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做进一步研究。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思路。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是建国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形成的。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新中国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 第二部分: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现存主要问题。本文从法律逻辑的角度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所有权主体模糊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所有权主体即“农民集体”在法律上概念不清,法律性质不明。所有权权能在法律上受到过度、不合理的限制以及土地征收制度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不充分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存在的另一问题。 第三部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方案及其评析。我国学术界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其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主要是包括:农村土地国有化方案;农村土地私有化方案;复合所有制方案;保留集体土地所有权,实行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改革,即改良化。通过分析,上述四种改革方案都不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第四部分: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的具体构想。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改革:首先,必须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第二,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第三,合理构建农民集体的组织形式;第四,明确农民在集体中“社员权”的具体内容;第五,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加强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保护。
[Abstract]:Land is the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farmers.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of our country came into being and formed under the socialist public ownership system.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gradually formed its own unique system. At present, China has established a land use system based o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and household contract management, but the system has many defec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reflect the peasants' demand for land rights. Although the property Law has made some progressive provisions on the system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many basic problems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have not been solv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ideas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The system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n our country was formed by a series of reform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has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land reform in New China,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people's commune period,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farmers and household contract management. The second part: the legisl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from the angle of legal logic. The ambiguity of ownership subject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the ownership subject, that is, "peasant collective", is not clear in law, and the nature of law is not clear. It is another problem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that the power of ownership is excessive, unreasonable restriction and inadequate protection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n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The third part: the reform scheme of rural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and its evaluation. The academic circles of our country have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to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ystem, has proposed the different reform plan according to its various malpractice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nationalization of rural land; privatization of rural land; compound ownership; retention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of land usufruct system, that is, improvement. Through analysis, the above four reform programs are not suitable for the best choice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fourth part: the concrete conception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reform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reform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hould b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collective ownership of land must be adhered to; second, the main body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should be clearly defined; third, the organizational form of collective peasants should be constructed rationally. Fourth, make clear the concrete content of peasants'"membership right" in the collective; fifthly, perfect the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power,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collective land ownership.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原帅;;居住权制度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1期

2 朱其东;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制度分析[J];探索;2011年03期

3 杨富堂;;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平补偿及法律修订取向[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宋宗宇;狄亚娜;;“小产权房”合法化的路径选择——以二元土地制度改良为基点[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5 邓江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问题及其解决思路[J];理论界;2011年07期

6 魏桂林;;集体土地征收有关法律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4期

7 王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贸易促进与保障制度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年04期

8 刘小红;郭忠兴;陈兴雷;;农地权利关系辨析——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关系研究[J];经济学家;2011年08期

9 申建平;;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选择[J];政法论丛;2011年03期

10 李凤章;;美国印第安部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述评及启示[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小平;闫猛;;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登记的技术方法[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祝之舟;;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历史形态和发展趋势[A];2009年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鲁宁;;集体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法律制度改革论[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祝之舟;;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重建——基于对“组有村管”模式的批判与反思[A];2011年第二届全国民商法学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黄锡生;林北水;;可持续消费制度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蔡志明;王光明;卢祖洵;;建立现代产权制度与现代医院制度研究[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隋文香;;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 推进新农村建设[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8 郭建如;马林霞;;西方社会学的制度及教育制度的研究初探——制度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的演变[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9 彭小青;;试谈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以顺昌县为例[A];科学合理用地 人地和谐相处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茂树;;司法鉴定制度研究[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应建勇;杭州发出首张集体土地所有权证[N];浙江日报;2003年

2 黄色芳 陆民洋;崇左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N];广西日报;2009年

3 蔡卫华 中国土地矿产法律事务中心;登记中如何把握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4 卢驭麟、翁醉;杭州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证》[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 李文燕;小题必须大做 厚积方能薄发[N];法制日报;2003年

6 ;集体土地所有权归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7 魏坚 丁利娜;《清代园寝制度研究》评介[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胡新桥 余飞;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亟须立法厘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记者 段金平 周楚军;北京今年试点宅基地发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10 周致元(作者系安徽大学教授));重视对我国古代救荒制度研究[N];农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朝秀;司法认知:法理、规则、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刘春海;中国行政效能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鲍永正;电子商务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4 许继起;秦汉乐府制度研究[D];扬州大学;2002年

5 夏雅丽;有限责任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6 李军;中国农村金融“三元结构”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邬文玲;汉代赦免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何增光;民国监督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曹兴权;保险缔约信息义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辛鸣;制度论——哲学视野中的制度与制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立功;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之改革路向[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董海波;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之反思与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有勇;民国时期行政诉讼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1年

4 刘晓冬;公司资本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5 石文英;刑事诉讼庭前审查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赵建伟;合同赔偿责任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7 王艳梅;民事诉讼保全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苏时鹏;企业绿色变迁的制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9 温向丽;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10 曹贤余;离婚后子女之监护抚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00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2300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