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唐宋时期物法若干问题研究 ——兼与罗马法比较

发布时间:2021-04-14 03:2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唐宋物法”,其中“物法”一词取自罗马法,是与“人法”、“诉讼法”并列的概念。本文重点研究了唐宋物法的若干重要方面,并兼与罗马法进行比较。首先,针对法律史学界对于唐宋民事法律中“物”的概念界定不清,导致分析模糊、混乱的问题,运用唐宋通行的法律文本以及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私人契约等,考释了唐宋时期“物”的各类称谓。澄清并确定了当时动产、不动产的范围及其内涵,为唐宋物法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对罗马法不可有物与唐宋法律相应诸物,如神法物、安魂物、共有物、公有物和团体物、违禁物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唐宋法律与罗马法在不可有物的界定及法律规定方面有诸多共性,但唐宋法律与罗马法允许人们可以拥有的私有物是不同的。复次,分别探讨了唐宋时期的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方面,重点以所有权的原始取得方式为核心,对唐宋法律与罗马法在无主物的先占、宿藏物的发现、阑遗物的拾得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法律背后反映出来的社会的差异,提出了某些传统法律对现代法律的重要启示。不动产方面,重点以唐宋土地所有权为核心,对影响较大的封建土地国有论观点进行解读,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了“所有权”、“所有制”及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从...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一) 物法研究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
        (二) 唐宋时代的特殊性与唐宋法律比较研究的重要性
        (三) 唐宋法律与罗马法比较的重要性
        (四) 研究的可行性
    二、研究范畴及重点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综合性民事法律著作中的物法研究
        (二) 专门性著作中的唐宋物法研究
        (三) 关于罗马法研究
    四、研究史料概述
        (一) 中国史料简介
            1、律令法典类
            2、政书类
            3、判词类
            4、编年、纪传史书
            5、杂著、文集、笔记、小说
            6、敦煌、吐鲁番出土文献
        (二) 关于罗马法研究的相关资料
第一章 唐宋法律中“物”的称谓考释
    第一节 财物、资财
        一、财物
        二、资财
    第二节 财产、产、资产
        一、财产、产
        二、资产
    第三节 物业、业、产业
        一、物业
        二、业、产业
第二章 唐宋法律与罗马法不可有物的比较
    第一节 罗马法之神圣物与唐律之神御物
        一、罗马法关于神圣物的记载
        二、唐律关于神御物的记载
        三、比较与分析
    第二节 罗马法之安魂物与唐宋之丧葬物
        一、罗马法与唐宋法律关于墓地的界定
        二、罗马法与唐宋法律关于侵犯墓地罪的处罚
    第三节 罗马法之神护物——以城墙城门为例与唐律比较
    第四节 罗马法之共有物、公有物、团体物与唐律之官物
        一、概念界定之比较
        二、公有物遭受侵害的法律比较
            (一) 公共道路
            (二) 公共河湖、山川
                (1) 公共河流皆为非私有物
                (2) 关于对公共河流、河岸破坏的处罚
                (3) 关于水资源的均等使用权
                (4) 唐宋法律和罗马法关于水资源规定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唐宋法律之违禁物
        一、禁兵器
        二、禁书、玄象器物
        三、榷货
第三章 唐宋时期动产所有权的原始取得——兼与罗马法比较
    第一节 无主物的先占
        一、野生的动植物
        二、自然矿藏
    第二节 发现宿藏物
    第三节 拾得阑遗物
        一、一般阑遗物和阑遗畜产
        二、阑遗禁兵器
        三、漂流物
        四、罗马法中的遗失物
        五、唐宋法律关于遗失物规定的启示
第四章 唐代不动产所有权研究——以均田制时期的土地所有权为中心
    第一节 关于所有权的若干理论问题
        一、研究所有权应持什么样的法律观
        二、如何理解所有权
            (一) 法学视域中的“所有权”
            (二) 马克思理论中的“所有权”
            (三) 所有权与所有制差异浅释
                (1) 20世纪“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大讨论的缺陷
                (2) 当代中西方学者对于所有权与所有制差异的主要观点
            (四) 小结
    第二节 关于唐代均田制时期土地所有权问题的争论及评价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大讨论中关于唐代土地所有权的争论
        二、近三十年来关于唐代土地所有权的新观点及评价
    第三节 从《唐田令》看唐代均田制时期的土地所有权
        一、从《唐田令》看土地国家所有权
        二、从《唐田令》看土地私人所有权
            (一) 从《唐田令》看官贱民和僧尼受田
            (二) 从《唐田令》看永业口分田的私田性
        三、《唐田令》的主体“均田令”不是一纸空文
    第四节 永业口分田的私人所有权
        一、永业口分田的一体性
        二、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来看永业口分田的私人所有权
            (一) 先秦时期国家土地所有权、私人土地所有权的产生
            (二) 西汉之授田制与唐之均田制比较研究
            (三)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土地私有权的发展
            (四) 占田制、授田制、均田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从西欧封建土地所有权看永业口分田的私人所有权
        四、关于永业口分田所有权的几点思考
            (一) 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虚构”看永业口分田的私人所有权
            (二) 从土地所有权与占有权的区别看永业口分田的私人所有权
第五章 宋代不动产所有权研究——以土地私有权的深化为中心
    第一节 唐中后期以来土地私有权深化的历史趋势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私有权的深化
            (一) 汉末至唐中叶以前商品经济的不发达状态
            (二) 唐中叶以后至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土地私有权的深化
        二、制度变迁与土地私有权的深化——以均田制的瓦解为中心
            (一) 制度变迁——从均田制的瓦解到“田制不立”
                1、均田制的瓦解
                    (1) 均田制瓦解标志的界定
                    (2) 从“请田”制度看均田制的逐渐消亡
                    (3) 两税法的实行标志着均田制的瓦解
                2、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二) 制度变迁的原因分析——以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为中心
                1、学术界关于均田制瓦解原因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2、均田制瓦解原因之我见——商品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土地私有权深化的表现
        一、私有土地流转的高速化
        二、私有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与规范化
            (一) 土地买卖的高效化和规范化
                1、唐代均田制时期土地买卖手续
                2、宋代土地买卖手续
            (二) 土地交易形式的多样化
                1、土地的贴赁
                2、土地的典卖
                3、土地的抵挡、倚当
        三、对土地所有权的界定更加严密——以唐宋法律和罗马法关于土地添附的规定为中心
    第三节 余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36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36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