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与资产建设 ——政策过程的研究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1 20:05
失地农民安置问题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亟需妥善处理的热点问题。研究失地农民安置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厦门市“金包银”政策为个案,采用社会政策过程的研究视角,将政策过程划分为政策输入期、政策执行期和政策输出期三个阶段,分别考察“金包银”政策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剖析政策输入期政策理念的形成、政策执行期政策信息的传递和政策输出期政策产出的效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资产的福利效应理论,探究在安置政策实施后失地农民及被征地社区资产拥有的情况,并进一步论证资产对失地农民及被征地社区产生的积极效用。本文认为,失地农民安置政策应该以资产建设理念为导向,致力于为失地农民和被征地社区建设、积累资产,使二者成为资产的受益者,以实现长远的发展。本研究的特点在于:一、选取在社会政策研究中并不多见的过程视角,将社会政策视为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分析失地农民安置政策的形成、执行和产出阶段的情况,突出政策理念和政策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丰富了社会政策过程视角的研究。二、在失地农民安置政策中引入资产及资产建设的概念,并界定失地农民和被征地社区获得的资产,探讨资产对二者的效用,强调运用资...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念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金包银”政策解析
第一节 “金包银”政策概况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理念
小结
第四章 “金包银”政策实施过程
第一节 “金包银”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小结
第五章 “金包银”政策与资产建设
第一节 资产概念及其理论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与资产拥有
第三节 资产的效用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金包银”政策评价与改进
二、关于资产建设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沙咸嘉湖模式: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的创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村失地农民安置的调研报告[J]. 陈良钦. 企业家天地. 2006(09)
[2]建设征地与“有发展的安置”——安置失地农民的一种思路[J]. 张汝立.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5)
[3]失地农民留地安置的个案研究——对厦门市“金包银”工程的分析[J]. 陈金田.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4]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分析[J]. 杨永红. 辽宁经济. 2006(07)
[5]浅析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J]. 彭征,廖和平,黄易禄,熊祥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6]探索被征地农民安置的新途径[J]. 谭俊华,谭文兵. 农业经济. 2006(04)
[7]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J]. 张晓玲,卢海元,米红.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1)
[8]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四川成都市为例[J]. 李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2)
[9]留地安置,解开“城中村”难题的有效思路[J]. 刘慕平,程克贵,吕军. 中国土地. 2005(12)
[10]资产社会政策在我国反贫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熊贵彬,黄晓燕. 思想战线. 2005(06)
本文编号:3182024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二章 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概念综述及研究框架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金包银”政策解析
第一节 “金包银”政策概况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理念
小结
第四章 “金包银”政策实施过程
第一节 “金包银”政策的实施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传递
小结
第五章 “金包银”政策与资产建设
第一节 资产概念及其理论
第二节 “金包银”政策与资产拥有
第三节 资产的效用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金包银”政策评价与改进
二、关于资产建设的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沙咸嘉湖模式:失地农民安置模式的创新——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村失地农民安置的调研报告[J]. 陈良钦. 企业家天地. 2006(09)
[2]建设征地与“有发展的安置”——安置失地农民的一种思路[J]. 张汝立. 社会科学辑刊. 2006(05)
[3]失地农民留地安置的个案研究——对厦门市“金包银”工程的分析[J]. 陈金田. 中国农村观察. 2006(04)
[4]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分析[J]. 杨永红. 辽宁经济. 2006(07)
[5]浅析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和失地农民安置问题[J]. 彭征,廖和平,黄易禄,熊祥强. 安徽农业科学. 2006(12)
[6]探索被征地农民安置的新途径[J]. 谭俊华,谭文兵. 农业经济. 2006(04)
[7]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J]. 张晓玲,卢海元,米红. 中国土地科学. 2006(01)
[8]从制度上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以四川成都市为例[J]. 李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12)
[9]留地安置,解开“城中村”难题的有效思路[J]. 刘慕平,程克贵,吕军. 中国土地. 2005(12)
[10]资产社会政策在我国反贫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 熊贵彬,黄晓燕. 思想战线. 2005(06)
本文编号:31820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8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