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的法制建设
发布时间:2021-05-16 14:03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根据党中央关于迅速动员组织人民,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积极准备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的指示,逐步创建了山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在原来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基础上,形成了山东解放区。在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工作,在中共中央和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山东革命根据地各级人民政权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法制建设工作,颁布了施政纲领以及许多条例、指示、办法、布告等宪法性和法律性文件,初步建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的法制基础。作为当时我党我军最为重要的战略根据地和战略基地之一,山东革命根据地的法制建设与其他众多根据地相比,是较为健全和完善的,作为当时唯一完整的建制省,其法制建设具有相对的系统性,呈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其中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精神,具有独创性和进步意义,对新中国的法制建设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党在山东的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纵观以往的研究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法制建设的原始资料还是比较丰富的,其中关于山...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
1 、 理论意义
2 、 学术价值
3 、 现实作用
(二) 学术史综述
1 、 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
(1)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的资料
(2) 有关中共山东党史的历史资料
(3) 有关法制建设的直接资料
2 、 专著
(1) 有关革命根据地的研究专著
(2) 有关中共党史的专著
(3) 法制史专著
3 、 论文
(1)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本身的论文
(2)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方面的论文
(三)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1 、 论文的研究重点
2 、 论文的研究难点
(四) 学术创新点
1 、 研究方法方面
2 、 研究材料方面
3 、 研究观点方面
4 、 文章写作结构方面
(五) 论文的相关界定
1 、 研究时间的界定
2 、 研究区域的界定
3 、 性质方面的界定
一、 山东革命根据地的概况和法制建设的原因
(一) 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发展
(二) 山东解放区概况
(三) 法制建设的原因
1 、 形势发展的需要
2 、 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3 、 法制向新型法制发展的要求
4 、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建设新中国的的客观要求
二、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法制建设
(一) 宪法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1 、 文件颁布的背景
2 、 《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的内容
(1) 保障抗战
(2) 加强团结
(3) 健全民主
(4) 发展经济
(5) 普及文化教育
(二) 人民政权机构及其组织法的创制和发展
1 、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 、 立法机构的建立
3 、 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4 、 精兵简政政策的执行
(三) 选举立法和选举制度
1 、 参议会参议员选举法规
2 、 各级选举委员会的建立
3 、 党派、团体和公民的选举
4 、 选举活动的组织
5 、 制裁各种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
(四) 刑事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建设
1 、 刑事立法
(1) 除奸工作
(2) 惩治盗匪
(3) 惩治贪污
(4) 除烟毒
(5) 惩治赌博
2 、 司法机关的建设
(1) 司法机关的设置及职权规定
(2) 司法机关的变动
(五) 诉讼制度的建设
1 、 管辖制度
(1) 职能管辖
(2) 地区管辖
(3) 军民诉讼管辖
2 、 审级制度
3 、 陪审制度
4 、 诉讼程序
5 、 调解工作
(六) 土地法规和新土地制度的建立
1 、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改变
2 、 山东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内容
3 、 有关土地问题的其它文件
(七) 劳动立法的建设
1 、 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立法指导思想的确立
2 、 山东抗日根据地劳动立法建设的内容
(八) 婚姻立法和婚姻制度的建设
1 、 订婚的规定
2 、 结婚的规定
3 、 离婚的规定
4 、 军婚的规定
5 、 遗产继承制度
三、 山东解放区的法制建设
(一) 宪法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1 、 中共中央确定解放区人民政府的基本任务
2 、 山东解放区政府工作指示的发布
(二) 政权机构的建设
1 、 山东解放区政府的设置
2 、 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
(三) 选举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1 、 选举法规的颁布
2 、 选举制度的特点
(1) 依据党的政策,正确处理选举权问题
(2) 普选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推选制
(3) 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 刑事法规和司法机关的建设
1 、 刑事立法方针的确立
2 、 褫夺公权
3 、 司法机关的建设
(1) 军事法庭
(2) 特别法庭
4 、 人民法庭
(五) 诉讼制度
1 、 二审终审制
2 、 人民调解工作
(六) 土地法规和婚姻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1 、 减租减息政策
2 、 《九一指示》
3 、 《山东省土地改革暂行条例》
4 、 婚姻制度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法制建设的总结
(一) 法制建设的绩效、意义与影响
1 、 抗日战争时期
2 、 解放战争时期
(二) 法制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1 、 法制建设的规律
(1) 我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方针、政策同时又是山东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
(2) 我党在山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3) 山东的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法律体系
2 、 法制建设的特点
(1) 相对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2) 突出了民主政权法制的民主性
(3) 重视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工作
(4)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5) 战斗性和发展性
(三) 法制建设的局限性
1 、 法制建设的战时性
2 、 法制建设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
3 、 法制建设缺乏统一性和制度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 刘金江,臧济红. 东岳论丛. 1995(04)
[2]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肃托”问题[J]. 丁龙嘉,张业赏. 中共党史研究. 1995(01)
[3]山东抗日根据地与民众动员[J]. 王文泉. 文史哲. 1993(06)
[4]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制度的特点[J]. 刘为民. 山东法学. 1990(01)
[5]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J]. 孙道同. 军事历史研究. 1988(03)
[6]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J]. 申春生. 东岳论丛. 1985(04)
[7]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J]. 刘大可. 近代史研究. 1985(04)
[8]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特点[J]. 贾蔚昌. 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9]“三山”起义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J]. 胡汶本. 历史教学. 1985(04)
[10]简论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工作[J]. 李庚元. 东岳论丛. 1983(06)
本文编号:3189823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现实作用
1 、 理论意义
2 、 学术价值
3 、 现实作用
(二) 学术史综述
1 、 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
(1) 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山东革命根据地的资料
(2) 有关中共山东党史的历史资料
(3) 有关法制建设的直接资料
2 、 专著
(1) 有关革命根据地的研究专著
(2) 有关中共党史的专著
(3) 法制史专著
3 、 论文
(1)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本身的论文
(2) 有关山东革命根据地法制建设方面的论文
(三) 论文的重点和难点
1 、 论文的研究重点
2 、 论文的研究难点
(四) 学术创新点
1 、 研究方法方面
2 、 研究材料方面
3 、 研究观点方面
4 、 文章写作结构方面
(五) 论文的相关界定
1 、 研究时间的界定
2 、 研究区域的界定
3 、 性质方面的界定
一、 山东革命根据地的概况和法制建设的原因
(一) 山东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发展
(二) 山东解放区概况
(三) 法制建设的原因
1 、 形势发展的需要
2 、 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需要
3 、 法制向新型法制发展的要求
4 、 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和建设新中国的的客观要求
二、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法制建设
(一) 宪法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1 、 文件颁布的背景
2 、 《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的内容
(1) 保障抗战
(2) 加强团结
(3) 健全民主
(4) 发展经济
(5) 普及文化教育
(二) 人民政权机构及其组织法的创制和发展
1 、 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
2 、 立法机构的建立
3 、 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
4 、 精兵简政政策的执行
(三) 选举立法和选举制度
1 、 参议会参议员选举法规
2 、 各级选举委员会的建立
3 、 党派、团体和公民的选举
4 、 选举活动的组织
5 、 制裁各种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
(四) 刑事立法和司法机关的建设
1 、 刑事立法
(1) 除奸工作
(2) 惩治盗匪
(3) 惩治贪污
(4) 除烟毒
(5) 惩治赌博
2 、 司法机关的建设
(1) 司法机关的设置及职权规定
(2) 司法机关的变动
(五) 诉讼制度的建设
1 、 管辖制度
(1) 职能管辖
(2) 地区管辖
(3) 军民诉讼管辖
2 、 审级制度
3 、 陪审制度
4 、 诉讼程序
5 、 调解工作
(六) 土地法规和新土地制度的建立
1 、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政策的改变
2 、 山东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内容
3 、 有关土地问题的其它文件
(七) 劳动立法的建设
1 、 抗日战争时期劳动立法指导思想的确立
2 、 山东抗日根据地劳动立法建设的内容
(八) 婚姻立法和婚姻制度的建设
1 、 订婚的规定
2 、 结婚的规定
3 、 离婚的规定
4 、 军婚的规定
5 、 遗产继承制度
三、 山东解放区的法制建设
(一) 宪法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
1 、 中共中央确定解放区人民政府的基本任务
2 、 山东解放区政府工作指示的发布
(二) 政权机构的建设
1 、 山东解放区政府的设置
2 、 城市管理的组织形式
(三) 选举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1 、 选举法规的颁布
2 、 选举制度的特点
(1) 依据党的政策,正确处理选举权问题
(2) 普选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推选制
(3) 代表候选人提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四) 刑事法规和司法机关的建设
1 、 刑事立法方针的确立
2 、 褫夺公权
3 、 司法机关的建设
(1) 军事法庭
(2) 特别法庭
4 、 人民法庭
(五) 诉讼制度
1 、 二审终审制
2 、 人民调解工作
(六) 土地法规和婚姻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1 、 减租减息政策
2 、 《九一指示》
3 、 《山东省土地改革暂行条例》
4 、 婚姻制度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法制建设的总结
(一) 法制建设的绩效、意义与影响
1 、 抗日战争时期
2 、 解放战争时期
(二) 法制建设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1 、 法制建设的规律
(1) 我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方针、政策同时又是山东法制建设的指导方针
(2) 我党在山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制建设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3) 山东的法制建设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法律体系
2 、 法制建设的特点
(1) 相对的独立性和开放性
(2) 突出了民主政权法制的民主性
(3) 重视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工作
(4) 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性
(5) 战斗性和发展性
(三) 法制建设的局限性
1 、 法制建设的战时性
2 、 法制建设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
3 、 法制建设缺乏统一性和制度性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地位和作用[J]. 刘金江,臧济红. 东岳论丛. 1995(04)
[2]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肃托”问题[J]. 丁龙嘉,张业赏. 中共党史研究. 1995(01)
[3]山东抗日根据地与民众动员[J]. 王文泉. 文史哲. 1993(06)
[4]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司法制度的特点[J]. 刘为民. 山东法学. 1990(01)
[5]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J]. 孙道同. 军事历史研究. 1988(03)
[6]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整风运动[J]. 申春生. 东岳论丛. 1985(04)
[7]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J]. 刘大可. 近代史研究. 1985(04)
[8]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特点[J]. 贾蔚昌. 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04)
[9]“三山”起义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J]. 胡汶本. 历史教学. 1985(04)
[10]简论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人民调解工作[J]. 李庚元. 东岳论丛. 1983(06)
本文编号:3189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8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