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 ——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0 03:34
  农地细碎化一般被描述为农户所经营的土地被分成零碎的、分散的、地块大小不一的几块,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国,但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中国也不例外。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我国农地制度由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变为集体所有、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即单个农户的土地经营取代了生产队集体统一经营。一方面,虽然这一制度变迁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国农地划分细碎、使用分散,再次回到了农地的细碎化经营状态,并使我国成为农地细碎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当时的土地平均分配机制,即按照农户家庭的人口(或劳动力)、土地的质量、地块离家的远近等将土地分配给农户家庭。并且由于农户家庭人口变动等原因,土地的再调整频繁出现,使得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不仅规模越来越小,而且越来越分散化、细碎化,在有些地区,分散化、细碎化程度更为突出。 农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例如,农地细碎化现象的存在,可使农户在不同的地块进行多元化种植,可以降低洪灾、旱灾、病虫害等农业生产风险,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合理的配置并得到充...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研究假说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假说
    1.3 论文结构安排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3.3 技术路线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农地细碎化内涵的界定及其衡量方法
        2.1.1 农地细碎化的内涵
        2.1.2 农地细碎化的衡量
        2.1.3 农地细碎化与农地规模经营、农地集约经营
    2.2 有关农地细碎化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
3. 我国农地制度的变迁与农地细碎化
    3.1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3.1.1 解放前各历史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
        3.1.2 解放后各历史阶段的农村土地制度安排
    3.2 我国农地利用的状况
        3.2.1 解放前的农地利用状况
        3.2.2 解放后的农地利用状况
    3.3 农地细碎化产生的一般原因
    3.4 本章小结
4. 分析框架
    4.1 经济人的理性行为
    4.2 农户收入的源泉
    4.3 劳动投入与农业生产
    4.4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5. 调查方式和被调查地区的基本特征
    5.1 研究范围和内容
    5.2 调查方式
        5.2.1 样本选取
        5.2.2 调查方式
    5.3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5.3.1 调查地区及其基本情况
        5.3.2 样本村(组)的基本情况
        5.3.3 样本户的基本情况
    5.4 本章小结
6. 农地细碎化与种植多元化
    6.1 种植多元化依然是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6.1.1 村组农业种植多元化
        6.1.2 农户农业种植多元化
    6.2 农地利用与农业种植多元化
    6.3 农地细碎化与种植多元化关系的计量分析
        6.3.1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6.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劳动力利用与种植多元化
    7.1 农村劳动力仍存在大量剩余
        7.1.1 从全国层次上看,农村仍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
        7.1.2 从农户层次上看,农户家庭依然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
    7.2 劳动投入与种植多元化
        7.2.1 劳动强度与种植多元化
        7.2.2 雇工(换工、帮工)与种植多元化
        7.2.3 农户家庭劳动投入与种植多元化
    7.3 劳动投入与种植多元化关系的计量分析
        7.3.1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7.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农民收入与劳动投入、农地细碎化
    8.1 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8.1.1 从宏观层次上看,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8.1.2 从农户层次上看,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8.2 农业收入与劳动投入
    8.3 农业收入与农地细碎化
    8.4 农业收入与劳动投入的计量分析
        8.4.1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7.4.2 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分析
        7.4.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农地集中的一般性条件及农户的态度
    9.1 我国土地集中的主要形式
        9.1.1 家庭农场式的土地集中经营
        9.1.2 集体农场式的土地集中经营
        9.1.3 “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土地集中经营
        9.1.4 “反租倒包”的土地集中经营
    9.2 国外或地区的土地集中类型
        9.2.1 法国的土地集中经营
        9.2.2 日本的土地集中经营
        9.2.3 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集中经营
    9.3 土地集中的一般性条件
        9.3.1 农村劳动力转移程度
        9.3.2 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9.3.3 地区或村集体的经济实力
    9.4 农户对农地细碎化问题态度
        9.4.1 模型与变量的选择
        9.4.2 主要变量的统计特征分析
        9.4.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全文总结及政策涵义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政策涵义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1970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1970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