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蔓延现状与控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6 00:49
城市蔓延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面积迅速扩大,最终导致了城市的低密度蔓延。这种蔓延发展模式不仅侵占了大量的耕地,而且对社会、环境、经济和人们健康等诸多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解决城市蔓延这一问题,努力促进城市的“精明增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城市逐步显现出蔓延的趋势。首先,对中国城市蔓延指数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低密度蔓延,主要有如下一些特征:城市蔓延导致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城市扩张速度明显高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城市内部人均建设用地严重超标,城市用地粗放;城市建设密度不高,容积率偏低;道路投资加快,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其次,在对中国城市蔓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城市蔓延的触因、独特性、阶段性和发展趋势,从整体上得到了中国城市蔓延的一个基本状况。从以上对中国蔓延状况的分析来看,我国存在城市用地扩张速度过快、城市用地粗放、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构建中国城市“精明增长”的基本框架,从限定城市发展边界、城市内部挖潜和完善城市内...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住宅式蔓延示意图
外围郊区居民点及工业企业呈点状孤立发展;道路网稀疏,道路等级不高。成长阶段:中心城市有较大的发展;快速路大量修建,用于分流过境交通的环路出现;沿主要公路和带状发展加剧,“马路经济”大量出现;外围郊区居民点及工业的数量迅速增加,许多空地被填充。高潮阶段:中心城市继续扩展;高速、快速路进一步增加,并修建了外环路;中心城区与近郊区连成一片;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引导城市呈面状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增加,开敞空间进一步被蚕食[lv]。广州作为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发展过程体现了很强的中国特征,这种阶段式分析不仅存在于广州市本身,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很强的普式性。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阶段显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广州市城市蔓延阶段划分也代表了我国其他城市现在所处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
高速、快速路不在增加,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建设;郊区被城市分解,城市与周边开敞空间相互融合;中心城区仍旧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中心。哥本哈根手指状规划(如图4-4),为我们展现了城市蔓延回归阶段可能的一种形态。该规划明确的要求城市要沿着几条狭窄走廊发展,走廊间由限制开发的绿楔隔开,同时维持原有中心城区的功能。这样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了以下的优点,第一,所有的走廊都通向中心城区,有利于维持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区;第二,轨道交通系统很好的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美学论纲[J]. 曹晖. 城市问题. 2007(07)
[2]北京城市蔓延的测度与分析[J]. 蒋芳,刘盛和,袁弘. 地理学报. 2007(06)
[3]中国的“单位制社区”vs美国的TOD社区[J]. 于文波,王竹,孟海宁. 城市规划. 2007(05)
[4]城市蔓延度量方法综述[J]. 张坤.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2)
[5]发展城郊绿化与构建城市绿地的生态网络空间[J]. 李灵军.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7(02)
[6]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J]. 张明,刘菁.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1)
[7]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J]. 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刘瑞. 资源科学. 2007(01)
[8]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调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J]. 孙久文,叶振宇.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1)
[9]中国土地问题症结何在[J]. 孟建柱,李炳坤,周为民,盛来运,周继秀. 小康. 2006(11)
[10]城市空间扩展与“精明增长”中国化[J]. 刘志玲,李江风,龚健. 城市问题. 200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 孙宏.中共中央党校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D]. 周兆军.新疆大学 2007
[2]基于GIS和RS的郑州市城市扩展及驱动力分析[D]. 冯恩国.河南大学 2007
[3]中国城市化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D]. 贺彩玲.西北大学 2006
[4]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及边界确定研究[D]. 杜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论近代以来郑州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D]. 郝鹏展.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布局研究[D]. 张丽青.西安理工大学 2006
[7]精明增长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模式[D]. 王治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8]城市发展边界(UGB)及其设定研究[D]. 蒋宏晖.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我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研究[D]. 罗丽娟.中共中央党校 2005
[10]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 于伯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0310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美国住宅式蔓延示意图
外围郊区居民点及工业企业呈点状孤立发展;道路网稀疏,道路等级不高。成长阶段:中心城市有较大的发展;快速路大量修建,用于分流过境交通的环路出现;沿主要公路和带状发展加剧,“马路经济”大量出现;外围郊区居民点及工业的数量迅速增加,许多空地被填充。高潮阶段:中心城市继续扩展;高速、快速路进一步增加,并修建了外环路;中心城区与近郊区连成一片;政府主导的大型项目引导城市呈面状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迅速增加,开敞空间进一步被蚕食[lv]。广州作为中国发展比较快的地区,其发展过程体现了很强的中国特征,这种阶段式分析不仅存在于广州市本身,在全国范围内也具有很强的普式性。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阶段显现出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广州市城市蔓延阶段划分也代表了我国其他城市现在所处不同阶段的典型特征。
高速、快速路不在增加,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开发建设;郊区被城市分解,城市与周边开敞空间相互融合;中心城区仍旧为城市经济活动的中心。哥本哈根手指状规划(如图4-4),为我们展现了城市蔓延回归阶段可能的一种形态。该规划明确的要求城市要沿着几条狭窄走廊发展,走廊间由限制开发的绿楔隔开,同时维持原有中心城区的功能。这样的发展模式体现出了以下的优点,第一,所有的走廊都通向中心城区,有利于维持一个强大的中心城区;第二,轨道交通系统很好的覆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美学论纲[J]. 曹晖. 城市问题. 2007(07)
[2]北京城市蔓延的测度与分析[J]. 蒋芳,刘盛和,袁弘. 地理学报. 2007(06)
[3]中国的“单位制社区”vs美国的TOD社区[J]. 于文波,王竹,孟海宁. 城市规划. 2007(05)
[4]城市蔓延度量方法综述[J]. 张坤. 国际城市规划. 2007(02)
[5]发展城郊绿化与构建城市绿地的生态网络空间[J]. 李灵军.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7(02)
[6]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J]. 张明,刘菁.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1)
[7]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发展方向分析——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J]. 付海英,郝晋珉,安萍莉,刘瑞. 资源科学. 2007(01)
[8]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调整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J]. 孙久文,叶振宇. 广东社会科学. 2007(01)
[9]中国土地问题症结何在[J]. 孟建柱,李炳坤,周为民,盛来运,周继秀. 小康. 2006(11)
[10]城市空间扩展与“精明增长”中国化[J]. 刘志玲,李江风,龚健. 城市问题. 200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城市化道路研究[D]. 孙宏.中共中央党校 2003
硕士论文
[1]城市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D]. 周兆军.新疆大学 2007
[2]基于GIS和RS的郑州市城市扩展及驱动力分析[D]. 冯恩国.河南大学 2007
[3]中国城市化路径选择与策略研究[D]. 贺彩玲.西北大学 2006
[4]城市用地扩展极限规模及边界确定研究[D]. 杜娟.山东师范大学 2006
[5]论近代以来郑州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D]. 郝鹏展.陕西师范大学 2006
[6]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布局研究[D]. 张丽青.西安理工大学 2006
[7]精明增长的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模式[D]. 王治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8]城市发展边界(UGB)及其设定研究[D]. 蒋宏晖.华中农业大学 2005
[9]我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研究[D]. 罗丽娟.中共中央党校 2005
[10]济南市城市空间扩展分析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D]. 于伯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3031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0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