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流转的双向拍卖研究 ——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03 00:35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大问题,而农地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重点,如何加快农地流转市场的建设与完善,成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然而,受到农地产权制度的限制,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效率普遍偏低,农地资产一直未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资源定价体系,农地流转市场缺乏制度化的定价机制,极不利于加速农地使用权人流转农地,不仅使农地流转效率低下,更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转型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农地流转市场,建成制度化、专门化的农地流转市场定价机制,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的公平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科学配置农地资源,已经为国家和政府所重视,成为社会和学术界的共识。本文综合应用双向拍卖理论和马克思地租理论,针对现有农地产权约束条件,深入分析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定价问题。国内外现有文献及研究表明:通过农地市场集中竞价和政府的相关政策保障的共同作用,不仅有助于巩固农地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的基础性地位,同时,可以为农地产权市场化开拓全新的实现途径,从而更好地兼顾社会效率与公平。本文首先介绍农地流转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地流转的形成过程和发展状况。其次,阐释马克思地租理论,说明其在农...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1.2.2 国外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农地流转双向拍卖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
第2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在农地流转中的现实意义
2.1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2.1.1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2.1.2 安德森的地租理论
2.1.3 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2.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2.2.1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2.2.2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相分离的产物
2.3 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地租的形式
2.3.1 绝对地租
2.3.2 级差地租
2.3.3 垄断地租
2.3.4 分离地租
2.4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2.4.1 科学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强化并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2.4.2 为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理论依据
2.4.3 为建立健全良性的土地资产运行格局提供依据
第3章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地流转的概念
3.2 发展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必要性
3.2.1 现有土地制度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3.2.2 农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3.2.3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3.3 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3.3.1 按受让主体划分
3.3.2 按推动因素划分
3.3.3 按照经营方式划分
3.4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
3.4.1 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但总体水平较低
3.4.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存在不规范
3.4.3 土地碎片式经营,缺乏规范的流转机制,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
3.4.4 土地使用价格行政化与农民利益分享边缘化
第4章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
4.1 农地商品的特殊属性
4.1.1 产权有限性
4.1.2 空间区位性
4.1.3 质量的差异性
4.1.4 功能的二重性
4.2 农地流转市场的基本特征
4.2.1 范围的地域性
4.2.2 标的的权益性
4.2.3 交易过程的专业性
4.2.4 竞争的不完全性
4.3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模型
4.3.1 市场参与者
4.3.2 交易规则
4.3.3 市场出清
4.4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的贝叶斯均衡
4.5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均衡线性战略下买卖双方的效用分析
第5章 完善我国农地流转的建议
5.1 明确我国农地流转的目标要求
5.1.1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5.1.2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5.1.3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推动农地使用权进入市场
5.1.4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
5.2 建立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5.2.1 促进农地使用权商品化
5.2.2 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
5.2.3 建立以土地价格评估为重点的农地流转服务机构
5.3 完善农地产权关系,明确农地流转利益主体
5.4 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农地流转保障机制
5.5 完善农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5.5.1 制定农地招标、拍卖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5.5.2 完善农地集中储备供需的法制化建设
5.5.3 完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380044
【文章来源】: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1.2.2 国外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1.2.3 国内外关于农地流转双向拍卖的研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
第2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在农地流转中的现实意义
2.1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前提与基础
2.1.1 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2.1.2 安德森的地租理论
2.1.3 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2.2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2.2.1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2.2.2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相分离的产物
2.3 马克思地租理论中地租的形式
2.3.1 绝对地租
2.3.2 级差地租
2.3.3 垄断地租
2.3.4 分离地租
2.4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2.4.1 科学论述农业的重要性,强化并保护农业的基础地位
2.4.2 为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理论依据
2.4.3 为建立健全良性的土地资产运行格局提供依据
第3章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1 农地流转的概念
3.2 发展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必要性
3.2.1 现有土地制度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
3.2.2 农地流转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然选择
3.2.3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
3.3 我国农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3.3.1 按受让主体划分
3.3.2 按推动因素划分
3.3.3 按照经营方式划分
3.4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现存的主要问题
3.4.1 农地流转规模扩大,速度加快,但总体水平较低
3.4.2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中存在不规范
3.4.3 土地碎片式经营,缺乏规范的流转机制,导致农产品价格偏低
3.4.4 土地使用价格行政化与农民利益分享边缘化
第4章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
4.1 农地商品的特殊属性
4.1.1 产权有限性
4.1.2 空间区位性
4.1.3 质量的差异性
4.1.4 功能的二重性
4.2 农地流转市场的基本特征
4.2.1 范围的地域性
4.2.2 标的的权益性
4.2.3 交易过程的专业性
4.2.4 竞争的不完全性
4.3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模型
4.3.1 市场参与者
4.3.2 交易规则
4.3.3 市场出清
4.4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的贝叶斯均衡
4.5 农地流转市场双向拍卖均衡线性战略下买卖双方的效用分析
第5章 完善我国农地流转的建议
5.1 明确我国农地流转的目标要求
5.1.1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5.1.2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5.1.3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推动农地使用权进入市场
5.1.4 农地流转应有利于保证粮食安全
5.2 建立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
5.2.1 促进农地使用权商品化
5.2.2 培育农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
5.2.3 建立以土地价格评估为重点的农地流转服务机构
5.3 完善农地产权关系,明确农地流转利益主体
5.4 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农地流转保障机制
5.5 完善农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
5.5.1 制定农地招标、拍卖的具体方法和程序
5.5.2 完善农地集中储备供需的法制化建设
5.5.3 完善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380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80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