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贫困根源的一般性分析与传统体制下中国农民的贫困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6 10:0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农村贫困占整个中国贫困的绝大部分,所以本文把研究的对象瞄准农村。同时,中国处于转型时期,对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为转型提出积极性的建议。正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考虑,本文把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农民贫困成因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目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为我国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出有益的建议。 本文遵循这样的分析思路:认为贫困的根源在于贫困人口的交换权利的恶化。在分析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下农民贫困的时候,我们就很自然的把分析的重点过渡到造成农民交换权利恶化的具体因素上,而制度则成为我们分析的重点。我们通过对传统经济体制下各制度(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剪刀差价格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与贫困对应分析,得出了农民贫困的根源——传统经济体制下各种不利于农民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引起的二元性的制度环境。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民贫困的途径和建议,而重点是对不利于农民的制度进行重构和完善。 我们认为,对贫困主体的能力的限制和权利的剥夺是造成贫困的根本原因。而制度作为一种游戏规则,规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可能的行为,不...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两点说明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贫困的现状及其相关概念
    2.1 贫困的现状及其问题的提出
    2.2 贫困的定义
        2.2.1 贫困的定义
        2.2.2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2.3 贫困线
    2.4 森的贫困指数
3 贫困成因的理论综述与一般性分析
    3.1 贫困成因的各种理论
        3.1.1 马尔萨斯的“人口法则”
        3.1.2 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3.1.3 大卫莫尔的社会职能分层学说
        3.1.4 发展学者的贫困学说
        3.1.5 “传统农业的高效率均衡陷阱”学说
        3.1.6 康晓光的区域性贫困成因学说
        3.1.7 夏永祥恶性循环和恶性均衡学说
        3.1.8 环境决定学说
        3.1.9 能力剥夺学说
        3.1.10 杨小凯等新兴古典学派提出的分工和交易学说。
        3.1.11 世界银行的贫困学说
    3.2 贫困成因的一般性分析
4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农民贫困
    4.1 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战略
    4.2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4.2.1 二元的经济结构
        4.2.2 二元的社会结构
        4.2.3 中国传统经济体制下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
        4.2.4 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与城乡差别
    4.3 传统经济体制下农民的贫困
        4.3.1 土地制度与农民的贫困
        4.3.2 二元的户籍制度与农民的贫困
        4.3.3 二元的社会保障制度与农民的贫困
        4.3.4 剪刀差的价格体系与农民的贫困
        4.3.5 意识传统与农民的贫困
        4.3.6 扶贫机制与农民的贫困
5 现阶段反贫困的有效途径与建议
    5.1 农民的社会地位及其相关权益和自由
        5.1.1 农民贫困与农民的社会地位
        5.1.2 农村改革及同时期反贫困的成功经验
        5.1.3 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5.2 现阶段反贫困的重点-----制度的重构和完善
        5.2.1 进一步明晰农地产权
        5.2.2 打破二元的户籍制度
        5.2.3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
        5.2.4 抑制和消除“剪刀差”
    5.3 改造传统农业与缓解贫困
        5.3.1 农业的重要性
        5.3.2 传统农业的改造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387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87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