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农民土地产权安全感知形成机制研究 ——基于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和产权制度视角

发布时间:2021-09-09 06:01
  农村土地产权安全是推动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保障农户土地财产权益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农地产权安全性法律层面的完善、各地政策的有效落实则可以提高农民的产权安全感知。安全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不仅有助于激励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也有助于实现农地的长期性投资,可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开展和实施。但自1978年以来,虽然法律和政策层面的农户土地产权安全性持续提高,现实中存在的土地经常性行政调整、土地强制征收等不安全的产权情景则弱化了农民的产权安全感知。鉴于农民土地产权安全感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及现实中土地产权情景的差异化特征,本文在阐述North“共享心智模型”及对该模型进行理论细化和延伸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土地产权安全感知形成的“制度-心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农民产权经历、村庄产权情景和正式产权制度通过产权信息识别、记忆特征及认知框架等心理机制作用于农民的产权安全感知水平和产权安全感知偏差,二者则对政策改革的绩效存在重要影响。然后,文章分别就以下研究主题进行了实证分析:(1)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2)土地产权情景与农民产权安全感知偏差的关联性;(3...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
    1.4 主要研究方法
    1.5 可能存在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框架的构建
    2.1 “共享心智模型”下主体认知与制度变迁特征
    2.2 社会心理学视角下农民产权安全感知形成机制的构建
    2.3 小结
第三章 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
    3.1 引言
    3.2 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与产权感知:理论的考量
    3.3 样本与数据
        3.3.1 数据来源
        3.3.2 样本介绍
        3.3.3 不同省份产权经历、产权情景与产权安全感知:统计描述
    3.4 计量模型及变量选择
        3.4.1 模型选择
        3.4.2 变量选择及预期影响方向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土地产权经历、产权情景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
        3.5.2 土地产权情景对不同类型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差异性影响
    3.6 简要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3.6.1 研究结论与展望
        3.6.2 政策含义
第四章 土地产权情景与农民的产权安全感知偏差
    4.1 引言
    4.2 理论基础
    4.3 样本介绍与描述性分析
        4.3.1 样本选择
        4.3.2 变量选择与定义
        4.3.3 描述性统计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模型选择
        4.4.2 土地承包证书重要性认知偏差
        4.4.3 土地调整认知偏差
        4.4.4 不同类型农民产权认知偏差差异的Oaxaca分解
    4.5 结论与启示
        4.5.1 研究结论
        4.5.2 政策含义
第五章 土地确权登记与农民的产权安全感知
    5.1 引言
    5.2 历史回顾与理论分析
        5.2.1 历史回顾
        5.2.2 理论分析
    5.3 样本选择与描述
        5.3.1 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与样本描述
        5.3.3 不同产权历史情景下确权登记对农民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描述性证据
    5.4 实证结果与讨论
        5.4.1 模型选择
        5.4.2 土地确权登记对农民土地调整感知的影响
        5.4.3 土地确权登记对农民征地风险感知的影响
        5.4.4 江苏、江西两省农民产权安全感知差异的Oaxaca分解
    5.5 结论与思考
第六章 农户土地产权安全评估路径分析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
        6.2.1 农户土地承包证书重要性评估机制
        6.2.2 农户土地调整可能性评估机制
    6.3 变量定义与样本描述
        6.3.1 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与样本描述
    6.4 结果与讨论
        6.4.1 模型选择
        6.4.2 农户土地承包证书重要性评估路径分析
        6.4.3 农户土地调整可能性评估路径分析
        6.4.4 农户土地调整可能性与证书重要性评估的比较与讨论
    6.5 研究结论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启示
    7.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91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91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c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