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对历史上几个与土地制度有关的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9 11:58
  本文对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做了一个可以看到线索缘由的叙述,总的看来土地制度的变化与人口的大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关联,人口变化造成的土地与劳动相对价格的变化促成了土地政策的变化。普遍的,战争被认为是由土地私有促成的土地兼并所引起,这种看法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口的压力,工商业的不发展使这种压力无从缓解。人们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集中程度的通常看法是一种主观成见,即:极少数地主占有了绝大多数土地,而这种地权的恶性集中造成了贫富的两级分化。实际上历史上地权集中的程度大体上是个常态,并非会‘不断集中’或‘无限集中’。即便是有所集中,拥有土地的地主是需要劳力的,无地的农民佃耕地主的土地长期以来在我国被认为与自己耕种比较起来是无效的,而分成租比固定租尤为无效。实际上,地主农民是一个出力一个出地合作耕田还是形成雇佣关系还是各自独自耕种,是考虑了交易成本、风险、资本与投资的可得与否三个因素后权衡折衷的结果。没有必然哪种形式最优哪种最劣。 

【文章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1 引言
    1.1 问题的设定
    1.2 相关文献回顾
        1.2.1 关于土地制度变化与人口变化的关系
        1.2.2 关于土地集中程度
        1.2.3 关于租佃效率及不同租佃形式间的效率比较
2 历代土地制度
    2.1 远古夏商西周
    2.2 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及南朝
        2.2.1 春秋战国和秦
        2.2.2 汉
        2.2.3 三国及西晋
        2.2.4 东晋及南朝
    2.3 十六国北朝隋唐
        2.3.1 均田制的产生
        2.3.2 均田制的废止
    2.4 宋辽金元明清
        2.4.1 宋
        2.4.2 金元
        2.4.3 明
        2.4.4 清
3 对提出的几个问题的分析
    3.1 关于人口变化与土地制度变化的关系
    3.2 对宋元明清主要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地集中程度的分析
        3.2.1 需弄清的几个概念
        3.2.2 地权分配的一些统计
        3.2.3 土地集中本身不是问题
    3.3 关于租佃制及其不同形式的效率的说法
        3.3.1 对租佃制无效的说法的反驳
        3.3.2 关于分成租无效的看法和本文提出的一种解释
        3.3.3 人为改变分成率的效果
        3.3.4 分成制被采用的原因
        3.3.5 对定额租的看法
        3.3.6 关于雇工耕种
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392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392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