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9-25 07:3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实施至今,在优化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区域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争取到更多的建设用地指标,缓解了地方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但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出现了一些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居民点拆迁受阻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主要就是忽视公众利益,不能及时了解公众意愿。因此在“增减挂钩”中要构建公众参与机制,让广大公众特别是农民了解、关心和参与到增减挂钩中来,在各个阶段发挥公众力量,真正地实现公众成参与的作用。只有吸收公众参与的增减挂项目,才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后的项目实施才能更加的符合实际,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使项目的规划实施更有权威性和群众基础。本文从基本的概念理论入手,结合现行我国“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现状和不足分析,提出构建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只有构建“增减挂钩”公众参与机制才能使公众参与的程序具有严格、明确、刚性的制度规定,提高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水平,从根本上保护项目主体的切身利益。论文在总结相关文献和修水县增减挂钩公众参与实践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参与主体、确定...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2.1 公众及公众参与的内涵界定
        2.1.1 公众内涵的界定
        2.1.2 公众参与内涵的界定
    2.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的政策解读
        2.2.1 “增减挂钩”政策的提出
        2.2.2 “增减挂钩”的内涵解读
        2.2.3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概述
    2.3 “增减挂钩”的理论基础
        2.3.1 城市化理论
        2.3.2 节约集约用地理论
        2.3.3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
        2.3.4 市民参与梯子理论
        2.3.5 交往式规划理论
        2.3.6 协商民主理论
    2.4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
        2.4.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制约
        2.4.2 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2.4.3 公众参与的制度供给不足
        2.4.4 社会个体与心理因素
    2.5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机制构建的原则
        2.5.1 公众主体原则
        2.5.2 互动性与持续性原则
        2.5.3 代表性原则
        2.5.4 针对性原则
        2.5.5 可操作性原则
第三章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分析
    3.1 “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现状
    3.2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功能
        3.2.1 公众参与是“增减挂钩”的内在要求,也是平衡各方利益的必要条件
        3.2.2 公众参与是提高“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需要
        3.2.3 公众参与是保障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
        3.2.4 公众参与是国土规划的世界性趋势
    3.3 公众参与的制度建设
    3.4 现行“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不足
        3.4.1 公众参与缺乏规范性和法律的保障
        3.4.2 公众参与的深度不够
        3.4.3 公众参与未能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得以实现
        3.4.4 公众参与的渠道太过单一
    3.5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实证分析-以修水县为例
        3.5.1 修水县“增减挂钩”项目区概况
        3.5.2 农民参与的过程及方法
第四章 “增减挂钩”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设计
    4.1 公众参与主体的选择
    4.2 公众参与的环节
        4.2.1 项目选址
        4.2.2 现场勘测
        4.2.3 实施规划的编制
        4.2.4 拆迁补偿
        4.2.5 安置
        4.2.6 土地复垦
        4.2.7 新增耕地地力培育
        4.2.8 小结
    4.3 公众参与的方式
        4.3.1 公告
        4.3.2 听证会
        4.3.3 问卷调查
        4.3.4 网络
        4.3.5 电话、信函
    4.4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激励机制
    4.5 “增减挂钩”项目中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4.5.1 转变政府职能,保障信息通畅
        4.5.2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与能力
        4.5.3 制定关于“增减挂钩”的专项法律和法规
        4.5.4 加强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参与积极性
        4.5.5 建立项目参与的民间组织,强化项目实施监管
    4.6 “增减挂钩”中公众参与的效果评价
第五章 结论与探讨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5.1.1 “增减挂钩”政策的信息要时广泛的公开
        5.1.2 赋予公众参与的主体地位
        5.1.3 明确公众参与的方式
        5.1.4 完善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409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09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