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地制度的绩效研究 ——基于农地所有权制度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比较
发布时间:2021-09-25 00:30
本文研究目的是:针对“地权稳定性”对农户投资乃至农地制度绩效的影响,以及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等一系列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讨农地所有权制度和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两种制度绩效的比较,寻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在本文中,农地主要指农业经营用地,即农用地,不包括农村建设用地。从土地制度的内容看,土地制度由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组成。从土地权利结构看,土地权利划分为土地所有权与土地使用权两个层级。土地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对土地所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按照我国现行法律,土地所有权有两种类型:土地国家所有权和土地农民集体所有权。土地使用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即在他人所有的土地上设立的,旨在实现对土地使用、收益为目的的权利。土地使用权主要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城市建设使用权和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权利制度。由于不同的权利制度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激励程度有所差异,因此,要对农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必须从权利...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
1.2.2 关于农地制度绩效的规范分析
1.2.3 关于农地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重点、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径
1.4.3 研究重点
1.4.4 研究难点
1.5 创新和特色
2 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绩效评价体系
2.1 问题的提出
2.2 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2.2.1 制度与产权
2.2.2 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
2.2.3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2.2.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绩效分析
2.3 农地制度的绩效衡量与评价指标
2.3.1 经济绩效的衡量
2.3.2 经济增长理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
2.3.3 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绩效
2.3.4 农地制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某些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3.1 俄罗斯农地私有化改革经验
3.2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实践
3.3 其他一些国家农地制度改革
4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行农地制度的绩效——纵向研究
4.1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4.1.1 古代农地制度的变迁
4.1.2 近代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价
4.1.3 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与启示
4.1.4 农地制度变迁的规律
4.2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绩效分析
4.2.1 第一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4.2.2 第二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4.2.3 第三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5 两种农地制度绩效的比较——实证分析
5.1 农地制度的权利结构与权利配置
5.1.1 农地制度的权利结构
5.1.2 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配置
5.1.3 农地权利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5.2 农地所有权制度与农地利用权制度的绩效比较——绩效指数分析法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5.2.2 指标权数的确定
5.2.3 农地所有权制度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绩效分析
5.3 两种农地制度的计量分析
5.3.1 农地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
5.3.2 两种农地制度绩效的显著性分析
6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案分析
6.1 土地国有化方案与评析
6.1.1 土地国有化主张
6.1.2 原因与理由
6.1.3 土地国有化的步骤
6.1.4 对土地国有化方案的分析
6.2 土地私有化方案与评析
6.2.1 主张土地私有化
6.2.2 基本思路和理由
6.2.3 土地私有化的具体措施
6.2.4 土地私有化方案的剖析
6.3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
6.3.1 集体所有制论
6.3.2 对土地集体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6.3.3 现行农地制度具体改革方案评介
6.4 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6.4.1 我国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6.4.2 农地制度选择的主要依据
6.4.3 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7 结论
7.1 主要观点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408733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图目录
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关于制度变迁的理论
1.2.2 关于农地制度绩效的规范分析
1.2.3 关于农地制度绩效的实证分析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重点、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径
1.4.3 研究重点
1.4.4 研究难点
1.5 创新和特色
2 我国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绩效评价体系
2.1 问题的提出
2.2 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2.2.1 制度与产权
2.2.2 产权、交易成本与资源配置效率
2.2.3 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
2.2.4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绩效分析
2.3 农地制度的绩效衡量与评价指标
2.3.1 经济绩效的衡量
2.3.2 经济增长理论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制度因素
2.3.3 农业经济增长效率与经济绩效
2.3.4 农地制度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3 某些国家土地制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3.1 俄罗斯农地私有化改革经验
3.2 日本农地制度改革实践
3.3 其他一些国家农地制度改革
4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行农地制度的绩效——纵向研究
4.1 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4.1.1 古代农地制度的变迁
4.1.2 近代农地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价
4.1.3 台湾地区农地制度改革与启示
4.1.4 农地制度变迁的规律
4.2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绩效分析
4.2.1 第一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4.2.2 第二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4.2.3 第三次农地制度变革的绩效分析
5 两种农地制度绩效的比较——实证分析
5.1 农地制度的权利结构与权利配置
5.1.1 农地制度的权利结构
5.1.2 农地所有权与农地使用权配置
5.1.3 农地权利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5.2 农地所有权制度与农地利用权制度的绩效比较——绩效指数分析法
5.2.1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5.2.2 指标权数的确定
5.2.3 农地所有权制度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绩效分析
5.3 两种农地制度的计量分析
5.3.1 农地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分析
5.3.2 两种农地制度绩效的显著性分析
6 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案分析
6.1 土地国有化方案与评析
6.1.1 土地国有化主张
6.1.2 原因与理由
6.1.3 土地国有化的步骤
6.1.4 对土地国有化方案的分析
6.2 土地私有化方案与评析
6.2.1 主张土地私有化
6.2.2 基本思路和理由
6.2.3 土地私有化的具体措施
6.2.4 土地私有化方案的剖析
6.3 在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
6.3.1 集体所有制论
6.3.2 对土地集体所有制问题的认识
6.3.3 现行农地制度具体改革方案评介
6.4 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6.4.1 我国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6.4.2 农地制度选择的主要依据
6.4.3 农地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
7 结论
7.1 主要观点和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408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0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