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空间权的法律构建
发布时间:2021-09-29 19:16
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多重利用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空间权作为与土地立体利用相伴而生的不动产财产权,现已为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立法、判例及学说所确立。相比之下,我国空间权理论研究落后,立法匮乏,与我国空间开发利用的急迫需要极不相适应。针对这一矛盾,本文从空间权理论分析入手,借鉴国外空间权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空间权法律构建的宏观立法模式,并试图解决理论难点和实践中的问题。 空间权的基本理论研究,是构建空间权法律制度的前提。对于空间权的法理,本文认为,其已经突破了土地平面所有和利用观念之下的传统不动产理论:空间权以地上权范围以外的空间为客体,它既不同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及地上权、地役权等传统物权,又是对传统民法固守的一物一权主义、物权法定主义的突破和发展。在法律性质上,空间权是独立的不动产财产权。 结合我国空间开发利用及立法现状,本文给出了构建我国空间权制度的两大基础:社会化思想之下的相对土地所有权理念的确立,为空间权在法律上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生活中,土地空间多重利用的普遍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空间权属纠纷的增多,理论界及实务部门关于空间权立法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尝...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空间权的属性
(一) 空间权的客体
(二) 空间权的性质
(三) 空间权与相关物权之比较
(四) 空间权对传统物权制度的悖离与发展
二、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现实动因和理论基础
(一)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现实动因
(二)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理论基础
(三) 空间权构建的法经济学分析
三、 我国空间权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 空间权立法模式的比较法考察
(二) 我国空间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四、 我国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疑难问题
(一) 我国空间权利类型
(二) 空间权的取得与消灭
(三) 空间权的行使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发展权论[J]. 胡兰玲. 河北法学. 2002(02)
[2]相邻权与地役权关系之我见[J]. 靳建丽,王慧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6)
[3]论物权之间的相斥与相容关系[J]. 刘保玉. 法学论坛. 2001(02)
[4]构建立体产权关系: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林玉妹.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1(01)
[5]我国土地公有制度对相邻权的影响[J]. 彭诚信.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1)
[6]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权研究[J]. 彭诚信. 现代法学. 1999(06)
[7]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理论和立法构造[J]. 马俊驹,梅夏英. 中国法学. 1999(04)
[8]土地登记的法理和登记机关的选择[J]. 孙宪忠. 中国土地科学. 1998(02)
[9]关于我国物权立法的三点思考[J]. 郭明瑞. 中国法学. 1998(02)
[10]论用益物权的客体[J]. 钱明星. 中外法学. 1998(01)
本文编号:3414311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空间权的属性
(一) 空间权的客体
(二) 空间权的性质
(三) 空间权与相关物权之比较
(四) 空间权对传统物权制度的悖离与发展
二、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现实动因和理论基础
(一)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现实动因
(二) 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理论基础
(三) 空间权构建的法经济学分析
三、 我国空间权立法模式的思考
(一) 空间权立法模式的比较法考察
(二) 我国空间权立法模式的选择
四、 我国空间权法律构建的疑难问题
(一) 我国空间权利类型
(二) 空间权的取得与消灭
(三) 空间权的行使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发展权论[J]. 胡兰玲. 河北法学. 2002(02)
[2]相邻权与地役权关系之我见[J]. 靳建丽,王慧英.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6)
[3]论物权之间的相斥与相容关系[J]. 刘保玉. 法学论坛. 2001(02)
[4]构建立体产权关系: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 林玉妹.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1(01)
[5]我国土地公有制度对相邻权的影响[J]. 彭诚信.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1)
[6]建筑物区分所有相邻权研究[J]. 彭诚信. 现代法学. 1999(06)
[7]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理论和立法构造[J]. 马俊驹,梅夏英. 中国法学. 1999(04)
[8]土地登记的法理和登记机关的选择[J]. 孙宪忠. 中国土地科学. 1998(02)
[9]关于我国物权立法的三点思考[J]. 郭明瑞. 中国法学. 1998(02)
[10]论用益物权的客体[J]. 钱明星. 中外法学. 1998(01)
本文编号:3414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14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