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的农地流转政策探析 ——以苏州市为个案
发布时间:2021-09-28 03:47
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提高的必然趋势和选择,土地问题是解决好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城镇化过程之中,一个主要的问题突显出来,那就是农村土地的撂荒问题。一方面,迅速发展的第二、三产业以其强大的吸引力促使许多希望改善生活的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打工;另一方面,城镇社会保障不完善,户籍制度的桎梏,就业政策的不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问题致使农民不能完全离开土地,将土地视为“后路”和保障。解决好农地撂荒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农地的合理有效的流转。要实现农地的合理有效流转就必须要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是,目前的农地流转政策不管是从其自身来讲还是从其执行效果来讲都存在许多弊端,因此改革和完善农地流转政策被提到日程上来。本文通过文献检索、比较研究、个案分析等方法,按照历史分析、现实分析、理论分析的思路,重点从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执行情况着手,发现了农地流转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诸如地方政府片面注重招商引资而忽视农业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不健全、土地管理部门缺乏独立性等。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农地流转政策的几点建议,认为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减少政府对土地管理部门的过多干预...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与解释
1、城镇化
2、农业用地
3、土地流转
4、农地流转
(三) 理论基础
1、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与产权交易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念:追求公共利益
3、治理理论:第三部门
4、社会保障理论:风险和规避风险理论
(四)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五)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我国的农地流转政策及其历史的演进
(一) 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二) 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三) 土地人民公社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二、农地流转及农地流转政策完善的必要性分析
(一) 农地流转必要性分析
1、土地撂荒的大范围存在
2、农地流转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 农地流转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1、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自身存在诸多弊端
2、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在执行中存在诸多弊端
3、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对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起反作用
三、个案分析:农地流转政策在苏州的执行
(一) 调查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二) 调研过程与方法
(三)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产生的积极效果
1、土地股份合作社
2、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四)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片面注重招商引资,大量良田转为建设用地
2、土地农业用途遭遇隐性转变
3、农村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
4、失地农民补偿水平较低,农民生活艰苦
5、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难
(五)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农地的流转程度
2、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
3、土地管理部门不能中立,地方土地部门监管力度不强
四、改革和完善农地流转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一) 农地流转政策必须以实现农民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二) 必须在法律规定上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三)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体现社会公平
(四) 农地流转政策制定执行中非政府力量的加入
(五) 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实现土地管理部门的中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 冷雪.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3)
[2]区域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作用的系统反馈分析[J]. 乐建辉. 甘肃社会科学. 2005(06)
[3]人类生存的基石——土地[J]. 蔡振兴. 吉林农业. 2005(10)
[4]区域竞争力构建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J]. 杜伟.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5)
[5]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与评论[J]. 张红宇. 农村经济. 2005(08)
[6]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J]. 周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7]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J]. 谈佳隆,陈婧. 中国经济周刊. 2005(33)
[8]“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J]. 杨新海,王勇. 城市问题. 2005(04)
[9]全国农耕地减少1亿多亩城镇撂荒土地近400万亩[J]. 谢炜. 发展. 2005(07)
[10]论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对策[J]. 高强. 开发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411181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与解释
1、城镇化
2、农业用地
3、土地流转
4、农地流转
(三) 理论基础
1、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与产权交易理论
2、新公共服务理念:追求公共利益
3、治理理论:第三部门
4、社会保障理论:风险和规避风险理论
(四)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五)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我国的农地流转政策及其历史的演进
(一) 农民土地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二) 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三) 土地人民公社所有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地流转政策
二、农地流转及农地流转政策完善的必要性分析
(一) 农地流转必要性分析
1、土地撂荒的大范围存在
2、农地流转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 农地流转政策完善的必要性
1、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自身存在诸多弊端
2、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在执行中存在诸多弊端
3、现行的农地流转政策对城镇化的顺利推进起反作用
三、个案分析:农地流转政策在苏州的执行
(一) 调查区域经济社会状况
(二) 调研过程与方法
(三)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产生的积极效果
1、土地股份合作社
2、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
(四)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片面注重招商引资,大量良田转为建设用地
2、土地农业用途遭遇隐性转变
3、农村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发展
4、失地农民补偿水平较低,农民生活艰苦
5、社会保障措施不到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难
(五) 苏州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交易成本的大小决定了农地的流转程度
2、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多
3、土地管理部门不能中立,地方土地部门监管力度不强
四、改革和完善农地流转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一) 农地流转政策必须以实现农民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
(二) 必须在法律规定上明确规定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三)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体现社会公平
(四) 农地流转政策制定执行中非政府力量的加入
(五) 减少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实现土地管理部门的中立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产权视角下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J]. 冷雪. 宜宾学院学报. 2006(03)
[2]区域农村土地流转中政府作用的系统反馈分析[J]. 乐建辉. 甘肃社会科学. 2005(06)
[3]人类生存的基石——土地[J]. 蔡振兴. 吉林农业. 2005(10)
[4]区域竞争力构建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J]. 杜伟. 经济体制改革. 2005(05)
[5]对当前农地制度创新的几点看法与评论[J]. 张红宇. 农村经济. 2005(08)
[6]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J]. 周飞.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7]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及土地流转的政策演变[J]. 谈佳隆,陈婧. 中国经济周刊. 2005(33)
[8]“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J]. 杨新海,王勇. 城市问题. 2005(04)
[9]全国农耕地减少1亿多亩城镇撂荒土地近400万亩[J]. 谢炜. 发展. 2005(07)
[10]论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对策[J]. 高强. 开发研究. 2005(01)
本文编号:341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1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