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2 05:02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是任何物质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农地制度是人们在利用农地时所受的人为制约,是调整因农地利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农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中国农村的一切经济和社会问题中,最复杂、最受关注的就是农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问题就是农地问题,而农地问题的核心是农地产权问题。农地产权制度是农地制度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制度。 中俄两国目前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本文将农地产权权能界定为农地专有使用权、农地流转权和农地收益权。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和比较制度分析方法,就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农地产权制度绩效、农地流转制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由于中俄两国的历史渊源,两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起点是相同的,即农地国家所有。中俄两国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是相同的,即都存在制度外收益,为了使收益内在化,而进行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但中俄两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路径、变迁的模式不同。俄罗斯突破以往的路径,由单一的农地国家所有转变为国家所有、地方自治政府所有和私人所有等多种形式。而中国则是实行农地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农民只享有使用权和部分收益权...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


俄罗斯联邦各种类型土地所占比重

农业支出,中俄,支出比,国家财政


88%、1999年为54%、2000年为52%。2000年俄罗斯农业赢利企业的平均赢利水平为.74%,这个数字是以低工资为前提才得的。2000年俄全国的平均月工资为2259卢布,工业部门为2931卢布,农业部门仅为862卢布【64]。图4一4比较清晰地反映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两国农业支出占整个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94年起,中国农业支出超过俄罗斯。针对目前农业经营主体的困境,俄政府应对农业实施国家扶持、国家调控及加强国家对土地的宏观管理。4,3比较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率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应该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社区集体内部土地承包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能够实现国家所要求的目标效率与集体内部效率的相统一并给社会带来稳定有序的发展动力。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获得了不同经济当事人的一致同意,全社会范围内从政府到社区、从农民到城市居民各层次的利益都有达到了明显的“帕累托改进”,制度变迁绩效显著。一般认为现有的农地制度安排是农民与政府博弈的结果。那么农民为什么不进一步提出完全个人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化要求?根据诺斯的国家理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地资本化经营与绩效分析——以浙江省绍兴市新风村农地资本化经营为例[J]. 胡亦琴.  江海学刊. 2004(05)
[2]所有制/产权理论研究述评[J]. 冒天启.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4(05)
[3]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辽粤湘豫农村土地实行股份合作的调查[J]. 万宝瑞.  求是. 2004(15)
[4]我国农业家庭承包制理论和政策的演进轨迹[J]. 周琳琅.  学术论坛. 2004(04)
[5]农地制度、地权稳定性与农地使用权市场发育:理论与来自苏浙鲁的经验[J]. 田传浩,贾生华.  经济研究. 2004(01)
[6]农地股份合作制的过渡性质:一种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理论的评说与前瞻[J]. 刘承礼.  农业经济问题. 2003(11)
[7]建立农村土地市场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J]. 张锦明.  中国改革(农村版). 2003(08)
[8]区域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的农户行为响应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以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扬州市村庄及农户调查为例[J]. 方鹏,黄贤金,陈志刚,濮励杰,李宪文.  自然资源学报. 2003(03)
[9]现行农地制度的效率评价——兼议我国农村土地税制[J]. 赵文.  开放导报. 2003(06)
[10]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的困境与乡村干部行为——对乡村干部行为的分析[J]. 钱忠好.  中国农村观察. 2003(02)



本文编号:3418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18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f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