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研究 ——基于SSP范式的分析视角
发布时间:2021-10-14 23:4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的资产属性已经显现。但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排除了农民获取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侵害了农民集体和农民的土地权利与经济利益。农民对土地权利的预期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激发了农民各种形式的抗争行为,激发了农民集体开始各种规避土地征用的自发性的制度创新。这些抗争行为及其基础上的自发性的制度创新随着城市化进程有进一步加速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给日益紧张。在国有产权建设用地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大量闲置或低效利用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就成为政府推动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切入点。在此背景下,政府开始探索农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创新,产生了出让、租凭、作价入股等等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式。本文从制度影响理论的角度出发,利用“状态—结构—绩效”(SSP)范式,结合各试点地区的做法,从初始状态、权利结构及运行绩效等方面构建一个能够解释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分析在初始状态近似的前提下产生不同流转方式原因。.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和相关基本概念、论文结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等,回顾了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动因、流转方式...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2 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动因及模式
2.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后土地收益分配
2.4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及产权问题
2.5 简要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地租理论
3.2 土地产权理论
3.3 制度变迁理论
3.4 利益集团理论
3.5 制度系统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分析框架
4.1 SSP范式概述
4.1.1 状态
4.1.2 结构
4.1.3 绩效
4.2 选择SSP范式的依据
4.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SSP范式
4.3.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初始状态中的三种联系
4.3.2 一种内生化的制度观
4.3.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绩效
4.4 小结
第5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状态分析
5.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革
5.1.1 建国初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简称"土改")
5.1.2 合作化运动
5.1.3 人民公社运动
5.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状况
5.2.1 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状态
5.2.2 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状态
5.2.3 农村集体土地的他项权状态
5.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5.3.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历史演变
5.3.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与实践现状
5.3.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特点
5.4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5.4.1 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与土地产权的需要
5.4.2 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5.4.3 消除自发流转危害性的需要
5.4.4 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5.5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分析
5.5.1 产权界定不清晰,使用主体限制严格
5.5.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
5.5.3 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和滞后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结构分析
6.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
6.1.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的关联方式
6.1.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形式
6.1.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演化
6.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6.2.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各主体行为目标分析
6.2.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6.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环境(状态)与结构的关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风险分析
7.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7.1.1 企业经营不善或破产的风险
7.1.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环境无明确法律保障
7.1.3 村级组织的经济利益属性及干部任期制
7.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选择
7.2.1 出让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2.2 租赁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2.3 作价入股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用地需求者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8.2 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8.2.1 数据来源
8.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8.3 模型选择
8.4 模型运行结果及检验
8.5 政策含义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2.1 按同地同权同价的原则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市场
9.2.2 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
9.2.3 建立合理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9.2.4 规范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管理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 杨渝红,欧名豪. 资源科学. 2009(02)
[2]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问题的思考[J]. 张志强. 中国发展. 2008(03)
[3]政府利益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构建[J]. 王一涵. 广西农学报. 2008(03)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与绩效研究[J]. 江华,胡武贤. 现代乡镇. 2008(06)
[5]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J]. 田健蓉.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02)
[6]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分析[J]. 王秀兰. 湖北社会科学. 2007(11)
[7]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若干问题的思考[J]. 漆伟. 商场现代化. 2007(20)
[8]政府管制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J]. 王建喜,陈利根,刘法威. 经济体制改革. 2007(03)
[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析[J]. 高迎春,尹君,张贵军,王彦魁. 农村经济. 2007(05)
[10]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现实与法律困境[J]. 高圣平,刘守英. 管理世界. 2007(03)
博士论文
[1]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D]. 陈志刚.南京农业大学 2005
[2]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D]. 高慧.武汉大学 2005
[2]农村土地建设流转中的产权制度及农民利益研究[D]. 张改红.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研究[D]. 卢吉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37043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2 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数据来源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动因及模式
2.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2.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后土地收益分配
2.4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法律及产权问题
2.5 简要述评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地租理论
3.2 土地产权理论
3.3 制度变迁理论
3.4 利益集团理论
3.5 制度系统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分析框架
4.1 SSP范式概述
4.1.1 状态
4.1.2 结构
4.1.3 绩效
4.2 选择SSP范式的依据
4.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SSP范式
4.3.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初始状态中的三种联系
4.3.2 一种内生化的制度观
4.3.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绩效
4.4 小结
第5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状态分析
5.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四次变革
5.1.1 建国初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简称"土改")
5.1.2 合作化运动
5.1.3 人民公社运动
5.1.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 中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状况
5.2.1 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状态
5.2.2 农村集体土地的使用权状态
5.2.3 农村集体土地的他项权状态
5.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分析
5.3.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历史演变
5.3.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与实践现状
5.3.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特点
5.4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5.4.1 完善土地法律制度与土地产权的需要
5.4.2 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5.4.3 消除自发流转危害性的需要
5.4.4 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5.5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分析
5.5.1 产权界定不清晰,使用主体限制严格
5.5.2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流转机制不健全
5.5.3 相关的法律法规欠缺和滞后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结构分析
6.1 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
6.1.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的关联方式
6.1.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结构形式
6.1.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演化
6.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6.2.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各主体行为目标分析
6.2.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各主体行为博弈分析
6.3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制度环境(状态)与结构的关系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风险分析
7.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7.1.1 企业经营不善或破产的风险
7.1.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环境无明确法律保障
7.1.3 村级组织的经济利益属性及干部任期制
7.2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的选择
7.2.1 出让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2.2 租赁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2.3 作价入股方式选择及其风险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用地需求者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1 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8.2 数据来源及样本情况
8.2.1 数据来源
8.2.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8.3 模型选择
8.4 模型运行结果及检验
8.5 政策含义
第9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政策建议
9.2.1 按同地同权同价的原则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土地市场
9.2.2 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
9.2.3 建立合理的集体土地流转收益分配机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
9.2.4 规范政府的角色定位和管理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与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 杨渝红,欧名豪. 资源科学. 2009(02)
[2]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问题的思考[J]. 张志强. 中国发展. 2008(03)
[3]政府利益与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制度构建[J]. 王一涵. 广西农学报. 2008(03)
[4]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动因与绩效研究[J]. 江华,胡武贤. 现代乡镇. 2008(06)
[5]开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推动城乡统筹科学发展[J]. 田健蓉. 资源与人居环境. 2008(02)
[6]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因素分析[J]. 王秀兰. 湖北社会科学. 2007(11)
[7]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若干问题的思考[J]. 漆伟. 商场现代化. 2007(20)
[8]政府管制与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J]. 王建喜,陈利根,刘法威. 经济体制改革. 2007(03)
[9]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模式探析[J]. 高迎春,尹君,张贵军,王彦魁. 农村经济. 2007(05)
[10]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现实与法律困境[J]. 高圣平,刘守英. 管理世界. 2007(03)
博士论文
[1]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D]. 陈志刚.南京农业大学 2005
[2]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 孙佑海.南京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D]. 高慧.武汉大学 2005
[2]农村土地建设流转中的产权制度及农民利益研究[D]. 张改红.西南师范大学 2004
[3]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创新研究[D]. 卢吉勇.南京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37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37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