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基于制度分析的城市经济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7 13:10
  本论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经济意义的历史实证研究,进一步揭示城市作为人类经济社会组织方式的制度本质,演绎新的城市制度观和分析框架,提出关于城市发展以及人口、土地的政策建议,为城市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论文系统梳理了城市经济学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借鉴了制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分析方法。现代城市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虽然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时代,学科分析范式在融入主流经济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城市定义,也没有抽象出城市来源的一般意义。由于囿于空间和运输成本的教条,止步于关于集聚经济的现象描述,城市科学或空间科学没有充分认识城市的交易起点和自生的社会秩序属性,因此缺乏对真实世界的解释能力。城市是交易集中化带来的人类空间秩序。交易作为城市的起源之一早已为人所识,但将交易概念拓展并抽象为城市的统一起源,却是本文的一个创新观点。交易不仅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市场秩序,而且自生自发了空间的秩序,这种秩序或者说制度就是城市。基于这样的历史和理论逻辑。文章给出的城市定义是:城市是由各种交易规则、信念、方式和各种交易主体一起联结起来的自发空间秩序,是一种节省交易成本和实现集聚经济为基础...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2 研究的理论背景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空间、集聚与城市:文献综述
    2.1 城市定义:分立的研究和表象的概括
    2.2 主流的城市经济研究:运输成本和集聚经济
        2.2.1 关于城市形成机理
        2.2.2 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
        2.2.3 关于城市体系演化
    2.3 交易成本范式的研究:产业与城市
        2.3.1 交易成本与产业空间分布
        2.3.2 空间成本与集聚形成机制研究
        2.3.3 产业集聚的制度属性研究
    2.4 研究述评
3. 城市的起源:交易的集中化
    3.1 交易:城市历史的起点
    3.2 交易与交易主体:理论的起点
        3.2.1 作为基本分析单元的交易及其主体
        3.2.2 交易类型与交易间联系
        3.2.3 交易经济与交易扩展性
        3.2.4 交易成本及其类型
    3.3 交易的集聚化并实现报酬递增的机制
        3.3.1 实现报酬递增的一般约束条件:正交易成本
        3.3.2 交易成本与交易结构选择
        3.3.3 交易集聚的微观机制
        3.3.4 人口集聚的微观机制
    3.4 城市的形成与演化
        3.4.1 从集聚到聚变:城市形成
        3.4.2 从城乡分野到城乡融合:城市演化
    3.5 小结
4 城市的意义:集聚交易的制度化
    4.1 交易秩序与规则制度
        4.1.1 交易集中化引致或自生的空间秩序
        4.1.2 制度和规则构成的交易秩序
    4.2 城市的制度性质
        4.2.1 城市作为一种系统制度
        4.2.2 城市作为一个制度系统
    4.3 城市制度的子系统(经济交易的制度)
        4.3.1 城市经济交易制度
        4.3.2 城市人口制度
        4.3.3 城市土地制度
    4.4 城市制度与城市发展
        4.4.1 城市制度系统的关联与协调
        4.4.2 城市制度竞争与城市制度创新
    4.5 小结
5 交易主体的集聚制度化:人口迁移实证研究
    5.1 户籍制度、迁移成本和人口迁移
        5.1.1 户籍制度与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城市集聚演变
        5.1.2 人口迁移成本及其构成
        5.1.3 迁移交易成本约束下的人口迁移行为模型
    5.2 迁移成本与人口迁移、集聚模式分析
        5.2.1 人口迁移的推——拉力模型
        5.2.2 引入制度因素的人口迁移迁阻力模型
    5.3 人口迁徙之城——深圳的案例
        5.3.1 人口迁徙之城的由来
        5.3.2 深圳市外来人口增长轨迹
        5.3.3 深圳市外来人口增长的制度分析
        5.3.4 户籍制度放松后的深圳市外来人口增长定量分析
    5.4 小结
6 交易空间的集聚制度化:土地政策及影响
    6.1 土地制度、交易成本与要素集聚
        6.1.1 土地制度变迁与城市发展特点
        6.1.2 土地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
        6.1.3 土地交易成本与城市要素的内在集聚机制
    6.2 土地交易成本与城市发展
        6.2.1 土地制度安排与有效率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6.2.2 土地制度、交易成本与城市空间的动态拓展
        6.2.3 土地交易成本和城市经济体系重构
    6.3 土地交易成本、制度创新与城市发展——重庆地票制度
        6.3.1 地票制度产生的背景
        6.3.2 地票制度的基本情况
        6.3.3 地票制度分析
    6.4 小结
7 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城市规模与层级体系
    7.1 制度安排与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
    7.2 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
    7.3 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与城市群形成机制
        7.3.1 一个简单的模型
        7.3.2 模型的拓展
    7.4 交易成本的空间异质性与城市群演化
        7.4.1 第一阶段:城市离散阶段
        7.4.2 第二阶段:城市体系形成期
        7.4.3 第三阶段:城市体系成熟期
    7.5 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7.5.1 异质性的渊源:长三角历史资料的考证
        7.5.2 交易成本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城市群形成
        7.5.3 交易成本空间异质性的深化与城市群的演化
        7.5.4 基于交易成本空间异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展望
    7.6 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2 若干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相关论文与科研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演变和建制城市的形成[J]. 韩光辉,林玉军,魏丹.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2]交易费用、政府行为和模式比较:中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证研究[J]. 伍振军,张云华,孔祥智.  中国软科学. 2011(04)
[3]市场的性质:从“无形之手”到“有形之网”[J]. 赖普清,姚先国.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4)
[4]外部规模经济、拥挤效应与城市发展:一个新经济地理学城市模型[J]. 肖文,王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5]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J]. 范剑勇,邵挺.  经济研究. 2011(02)
[6]农地适度非农化:寻求合理的实现机制[J]. 周立群,张红星.  学术月刊. 2011(02)
[7]中国的三大都市圈:辐射范围及差异[J]. 孟可强,陆铭.  南方经济. 2011(02)
[8]深圳市人口增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马忠杰.  科技信息. 2010(35)
[9]快速发展期我国大城市外围人口的集聚——以南京市为例[J]. 秦贤宏,段学军,魏也华.  城市规划学刊. 2010(06)
[10]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发流转的经济学解释——基于内生交易费用的理论视角[J]. 杨少垒.  农村经济. 2010(10)

博士论文
[1]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 朱妍.南开大学 2010
[2]制度安排与产业集聚:理论与经验研究[D]. 谢里.湖南大学 2009
[3]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因素研究[D]. 郑耀群.西北大学 2009
[4]政府行为和城市土地资源配置[D]. 屠帆.浙江大学 2008
[5]土地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 杨万利.清华大学 2007
[6]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研究[D]. 汪晖.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新郊区建设下的上海远郊区人口集聚研究[D]. 章彬.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制度变迁中的城市土地经营研究[D]. 盛育运.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18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418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