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动力与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3 01:32
  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制度是国家基础性制度,宅基地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所,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中的基础,对保障农民住房权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作用。选择改革动力作为切入点,主要探究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有哪些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作用于改革成效的关键路径是什么?据此,通过文献研究,从客观性动力与主体性动力分别探究改革动力的形成逻辑,结合改革动力的形成逻辑将其分解为支撑力、牵引力、推动力、助推力,并从大小、方向、作用点属性出发总结改革动力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作用机理,从而得到地区禀赋、改革规划、补偿制度、农户偏好四种动力因素。为了找到四种因素中的主要动力因素、从而确定改革关键路径,选择天津蓟州区宅基地试点作为实证研究区域,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改革动力研究的基础数据。探讨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因素内部结构与相互影响的方向和大小的过程中,选择了结构方程模型作为工具,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对改革成效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运行Amos软件,得到如下结果:四种因素中补偿制度对改革成效的影响最大... 

【文章来源】:华北理工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动力与路径研究


蓟州区地形及调研村庄分布图

模型图,模型图,变量,方程


第4章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的典型调查研究-37-表6(续)潜变量内涵可观测变量补偿到位情况的评价(Q16)农户偏好龚宏龄、林铭海(2019)指出农户的偏好因农民异质化情况不同而呈现差异性特征[61]。李荣耀、叶兴庆(2019)指出农户分化程度、非农收入水平、对农村宅基地依赖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流转宅基地的决策产生影响[62]。住房需求程度的表达(Q17)收入需求程度的表达(Q18)进城意愿的表达(Q19)生活保障需求的表达(Q20)改革成效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性和有序性改革是否提高财产性收入(Q21)改革是否有助于生态宜居(Q22)4.3.3改革动力结构模型构建将5个潜变量地区禀赋、改革规划、补偿制度、农户偏好和18个可观测变量同时纳入到结构方程模型中,构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对改革成效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0)图10纳入可观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图Fig.10Structuralequationmodeldiagramincorporatingobservablevariable

模型图,模型,路径系数,补偿制度


第4章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的典型调查研究-41-原假设“H2:改革规划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正面直接路径影响”相符,说明改革规划科学合理有助于改革进程的推进;补偿制度对改革动力的路径系数为0.51,与原假设“H3:补偿制度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正面直接路径影响”相符,说明补偿制度越科学,宅基地改革成效越好;农户偏好对改革动力的路径系数为0.33,与原假设“H4:农户偏好对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正面直接路径影响”相符合,说明农户参与程度越高,改革成效越好。图11改革动力模型SEM分析Fig.11SEManalysisofreformimpetusmodel2)路径系数的显著性评价潜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称为路径系数,潜变量和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成为载荷系数。模型评价首先要考察模型结果中估计出的参数是否具有统计意义,Amos提供了一种快捷简单的检验方式,通过C.R.系数来判断,当C.R.值大于3.29时,对应p<0.001的显著性水平;当C.R.值大于2.58时,对应p<0.01的显著性水平;当C.R.值大于1.96时,对应p<0.05的显著性水平。表11为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动力的各路径的路径系数及对应的显著性水平。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除第一项外其余项C.R.值均在3.29以上,估计结果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


本文编号:3472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472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