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探讨
发布时间:2021-12-01 20:19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农村土地制度完善与否,土地流转机制是否适应现代经济的市场化发展,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总体上呈现良好的趋势。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松江区土地流转的成因、土地流转现状、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客观的、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农民的生活和就业保障等建议。为进一步探讨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探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目的、意义
1.1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是落实中央支农惠农的需要
1.2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3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1.4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5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 探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研究方法
2.1 实证研究方法
2.2 理论研究依据
3 松江区土地流转成因、现状及土地流农民权益保障现状
3.1 土地流转的主要成因
3.1.1 非农机会是农户土地流出的主要原因
3.1.2 增加收入是农户土地流入的主要动因
3.1.3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的前提
3.2 松江区土地流转的现状
3.2.1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3.2.2 土地流转区域在扩大
3.2.3 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3.2.4 农村流转土地主要由集体分配
3.2.5 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3 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现状
3.3.1 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得到提高
3.3.2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
3.3.3 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初见成效
3.3.4 镇保水平进一步提高
3.3.5 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加强
4 松江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侵害情况及其原因
4.1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的侵害
4.1.1 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犯
4.1.2 土地流转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
4.1.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犯
4.1.4 土地流转不规范对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侵害
4.1.5 土地流转后对农业从业劳动者有一定侵害
4.2 农民土地权益易被侵害的原因
4.2.1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曲解
4.2.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
4.2.3 社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长期缺位
4.2.4 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4.2.5 政府对土地流转干预过度
4.2.6 农民自身素质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5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基本思路
5.1 牢固树立物权观念,强化细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立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长效机制
5.1.1 进一步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
5.1.2 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明晰到社区全体成员
5.1.3 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5.2 改革非农土地使用制度,建立确保农民集体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5.2.1 在土地流转和征用土地中,应当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用途
5.2.2 对于“经营性”非农用地可以通过多种集体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形成新的土地开发理念和新的利益关系
5.3 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失业与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
5.3.1 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5.3.2 创新土地征收安置模式
5.3.3 加土地流转大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平
5.4 确立农民在承包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建立确保农民权益的土地流转机制
5.4.1 坚持平等协商、自愿的原则
5.4.2 承包土地是否流转,需要民主决策
5.4.3 坚持土地有偿流转
5.4.4 强化合同管理
5.4.5 培育农业用地使用权市场中介机构化
5.4.6 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
5.5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5.5.1 规范土地流转原则
5.5.2 规范土地流转形式
5.5.3 严格规定土地流转受让方条件
5.5.4 规范土地流转手续
5.5.5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5.5.6 规范了流转土地的用途
5.6 切实规范和加强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5.6.1 农村土地流转应当主要在农户间进行
5.6.2 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租赁农户承包地
5.6.3 加强对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
5.6.4 地方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6 国外土地制度的与我国差别及经验
6.1 所有制度不同
6.2 土地交易制度不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526994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探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目的、意义
1.1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是落实中央支农惠农的需要
1.2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1.3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1.4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5 加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2 探讨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的研究方法
2.1 实证研究方法
2.2 理论研究依据
3 松江区土地流转成因、现状及土地流农民权益保障现状
3.1 土地流转的主要成因
3.1.1 非农机会是农户土地流出的主要原因
3.1.2 增加收入是农户土地流入的主要动因
3.1.3 土地流转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效益的前提
3.2 松江区土地流转的现状
3.2.1 土地流转速度加快
3.2.2 土地流转区域在扩大
3.2.3 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3.2.4 农村流转土地主要由集体分配
3.2.5 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3 土地流转农民权益保障现状
3.3.1 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得到提高
3.3.2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进一步规范
3.3.3 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初见成效
3.3.4 镇保水平进一步提高
3.3.5 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加强
4 松江区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侵害情况及其原因
4.1 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受到的侵害
4.1.1 对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犯
4.1.2 土地流转中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害
4.1.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对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侵犯
4.1.4 土地流转不规范对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侵害
4.1.5 土地流转后对农业从业劳动者有一定侵害
4.2 农民土地权益易被侵害的原因
4.2.1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被曲解
4.2.2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残缺
4.2.3 社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长期缺位
4.2.4 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缺陷
4.2.5 政府对土地流转干预过度
4.2.6 农民自身素质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5 保障农民土地流转权益的基本思路
5.1 牢固树立物权观念,强化细化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建立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长效机制
5.1.1 进一步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
5.1.2 以股份合作制形式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明晰到社区全体成员
5.1.3 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土地股份合作社
5.2 改革非农土地使用制度,建立确保农民集体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
5.2.1 在土地流转和征用土地中,应当严格区分经营性和公益性两种不同用途
5.2.2 对于“经营性”非农用地可以通过多种集体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形成新的土地开发理念和新的利益关系
5.3 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失业与基本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
5.3.1 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
5.3.2 创新土地征收安置模式
5.3.3 加土地流转大农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就业平
5.4 确立农民在承包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建立确保农民权益的土地流转机制
5.4.1 坚持平等协商、自愿的原则
5.4.2 承包土地是否流转,需要民主决策
5.4.3 坚持土地有偿流转
5.4.4 强化合同管理
5.4.5 培育农业用地使用权市场中介机构化
5.4.6 建立土地流转的信息公开
5.5 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
5.5.1 规范土地流转原则
5.5.2 规范土地流转形式
5.5.3 严格规定土地流转受让方条件
5.5.4 规范土地流转手续
5.5.5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5.5.6 规范了流转土地的用途
5.6 切实规范和加强指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
5.6.1 农村土地流转应当主要在农户间进行
5.6.2 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城镇居民租赁农户承包地
5.6.3 加强对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领导
5.6.4 地方各级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
6 国外土地制度的与我国差别及经验
6.1 所有制度不同
6.2 土地交易制度不同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本文编号:3526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2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