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6 12:30
中国是一个人均土地资源稀少,人地关系矛盾尖锐的国家。在我国,要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5%左右的人口,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主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市场配置资源,具有信息充分、交易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土地作为一大生产要素,同社会上其他生产要素、经济资源一样,也必须通过市场化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目前由农民自愿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尽管在我国已拉开了序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低效混乱,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的弱市场化特征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基本上还是非市场机制,即主要通过集体组织运用行政力量强制性地推动或禁止土地使用权流转,而真正按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从而阻碍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可见,探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及如何实现市场化流转,是一个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大问题,研究高效、合理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目的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的目标
1.6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概念界定
2.1 农村土地使用权
2.2 农地使用权流转
2.3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
第三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
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2 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要求
3.3 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必然选择
3.4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5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3.6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迫切需要
第四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的市场化强度理论分析
4.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4.2 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的市场化强度评价
第五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弱市场化
5.1 供需不平衡
5.2 操作不规范
5.3 管理不科学
第六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的主要缺陷
6.1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组成的主要缺陷
6.2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结构的主要缺陷
6.3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第七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初步构想
7.1 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7.2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主体的培育
7.3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培育的其它配套措施
7.4 规范农地流转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宏控
7.5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
第八章 结论
8.1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迫在眉睫
8.2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研究的制度框架
8.3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仍呈弱市场化
8.4 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是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基础
8.5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初步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制度对农村社会可持续转型的影响[J]. 赵毅,胡睿宪. 调研世界. 2004(11)
[2]农村土地流转中亟待完善的几个问题[J]. 季希富,严海泉,陆海峰. 现代农业. 2004(11)
[3]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和制度实施[J]. 熊红芳,邓小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04)
[4]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诠释及思考[J]. 张勇,苏向学.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7)
[5]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体设计与动力分析[J]. 冯继康,李岳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J]. 胡荣华,刘光平,马素兰,杨基富.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5)
[7]绝对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流转制度改革[J]. 袁迎珍. 理论导刊. 2004(02)
[8]以土地证券化促进农业发展[J]. 陈文汉,牛勇. 农村经济. 2003(09)
[9]建立土地证券化的理论思考[J]. 毕继业,朱道林,王秀芬. 农村经济. 2003(09)
[10]土地所有制仍是农民问题的“牛鼻子”[J]. 邓伟志. 安徽决策咨询. 2003(06)
本文编号:3572455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目的
1.2 选题的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的目标
1.6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概念界定
2.1 农村土地使用权
2.2 农地使用权流转
2.3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
第三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必然性
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2 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要求
3.3 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必然选择
3.4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5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3.6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的迫切需要
第四章 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的市场化强度理论分析
4.1 农地使用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4.2 农地使用权流转形式的市场化强度评价
第五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弱市场化
5.1 供需不平衡
5.2 操作不规范
5.3 管理不科学
第六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的主要缺陷
6.1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组成的主要缺陷
6.2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结构的主要缺陷
6.3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机制缺陷的主要表现
第七章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初步构想
7.1 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
7.2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主体的培育
7.3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培育的其它配套措施
7.4 规范农地流转宏观调控手段,加强对农地流转市场的宏控
7.5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
第八章 结论
8.1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迫在眉睫
8.2 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研究的制度框架
8.3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仍呈弱市场化
8.4 建立现代土地产权制度是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基础
8.5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化的初步构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制度对农村社会可持续转型的影响[J]. 赵毅,胡睿宪. 调研世界. 2004(11)
[2]农村土地流转中亟待完善的几个问题[J]. 季希富,严海泉,陆海峰. 现代农业. 2004(11)
[3]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和制度实施[J]. 熊红芳,邓小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4(04)
[4]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诠释及思考[J]. 张勇,苏向学. 湖北社会科学. 2004(07)
[5]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主体设计与动力分析[J]. 冯继康,李岳云.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2)
[6]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和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J]. 胡荣华,刘光平,马素兰,杨基富. 南京社会科学. 2004(05)
[7]绝对地租理论与我国农地流转制度改革[J]. 袁迎珍. 理论导刊. 2004(02)
[8]以土地证券化促进农业发展[J]. 陈文汉,牛勇. 农村经济. 2003(09)
[9]建立土地证券化的理论思考[J]. 毕继业,朱道林,王秀芬. 农村经济. 2003(09)
[10]土地所有制仍是农民问题的“牛鼻子”[J]. 邓伟志. 安徽决策咨询. 2003(06)
本文编号:3572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57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