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1 19:2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出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它关系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一系列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能否得到很好的转化,已经成为能否实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重要因素。吉林省是我国一个传统的农业人口大省,在全省人口总量中,农业人数占有比率很高,农村的人力资源丰厚,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规模很大。能否将这部分剩余劳动力合理的进行转化,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城镇化的进程。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响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2013年10月20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座谈会上所说: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研究攻关是基础,转化运用是关键。要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反映时代精神、回答时代课题,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掌握。本文从吉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我省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原因,分析了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困难,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分析了文章的研究背景,阐述了文章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内容与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与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
3.1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2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制约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4.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2 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3 现行制度以及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4 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落后而且综合素质偏低
第五章 解决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5.1 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5.2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5.3 突破制度因素的制约,加快城乡融合
5.4 注重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哲学审视[J]. 曾长秋,胡馨月,李邦铭. 求实. 2013(02)
[2]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面板数据检验[J]. 陈姗,琚晓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5)
[3]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开发转移问题探析[J]. 曾昌琳. 市场论坛. 2011(08)
[4]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盛婉玉,李飞虎. 河北学刊. 2011(02)
[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化路径探析[J]. 刘尚洪,马小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现状分析[J]. 关帼瑛. 人口与经济. 2010(S1)
[7]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思考[J]. 战冬梅,杨洁. 商业时代. 2010(08)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成因及其对策探讨[J]. 边保全. 农业经济. 2010(02)
[9]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及建议[J]. 周舒俐,付志峰,周昶.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02)
[10]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J]. 黄国华. 人口与发展. 2010(01)
博士论文
[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 李丽辉.西北大学 2007
[2]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 罗华荣.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 郭林强.吉林大学 2010
[2]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D]. 伍国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于德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4]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杨月圆.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D]. 张荣霞.福建农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8040
【文章页数】:3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内容与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念内涵与理论依据
2.1 概念与内涵
2.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第三章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产生原因分析
3.1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2 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制约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
4.1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2 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3 现行制度以及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影响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4 农村劳动力的思想观念落后而且综合素质偏低
第五章 解决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5.1 促进吉林省农村劳动力的流动
5.2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5.3 突破制度因素的制约,加快城乡融合
5.4 注重农村劳动力综合能力的培养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哲学审视[J]. 曾长秋,胡馨月,李邦铭. 求实. 2013(02)
[2]重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分析——基于重庆市1996—2010年面板数据检验[J]. 陈姗,琚晓星.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05)
[3]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开发转移问题探析[J]. 曾昌琳. 市场论坛. 2011(08)
[4]城市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 盛婉玉,李飞虎. 河北学刊. 2011(02)
[5]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化路径探析[J]. 刘尚洪,马小龙.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6]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现状分析[J]. 关帼瑛. 人口与经济. 2010(S1)
[7]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创新思考[J]. 战冬梅,杨洁. 商业时代. 2010(08)
[8]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成因及其对策探讨[J]. 边保全. 农业经济. 2010(02)
[9]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及建议[J]. 周舒俐,付志峰,周昶.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02)
[10]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29个省市的经验数据[J]. 黄国华. 人口与发展. 2010(01)
博士论文
[1]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 李丽辉.西北大学 2007
[2]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 罗华荣.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 郭林强.吉林大学 2010
[2]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研究[D]. 伍国华.福建师范大学 2009
[3]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于德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7
[4]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杨月圆.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福建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D]. 张荣霞.福建农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6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66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