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性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31 20:37
产权是一国经济体系内财产所有制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巩固财产关系、约束经济主体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产权主体、产权客体和主体对客体拥有的各项权利束构成产权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有关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理论研究中,对土地本身作为静态的、被动的产权客体的研究都是附着在产权各项权能结构中,较多的文献都是从土地产权结构及其权利的配置方面研究我国土地产权制度,而对产权主体这一最具能动性的产权要素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割裂的、分散的,单独研究某一个或二个土地产权主体都会影响分析结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由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多元农地产权主体的分析框架,以多元产权主体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利以及各主体间权利的重叠和冲突为分析的主要内容,用实证的方法来揭示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产权制度的核心是排他性,也就是行为主体的权责利的独立。而我国农地产权的特点是多元的行为主体都对农地拥有一定的权利,多元主体在农地上的权利彼此重叠和相互冲突。具体说有四个不同的产权主体:国家、农民集体、集体代理人和个体农户。国家在农地上的利益,一是保证获得一定量的农产品,特别是保证国家粮食供给安全;二是从农户手里低价获得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权利冲突
第一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2.1.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2.1.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总结
2.1.3 简短的评论
第二节 产权理论
2.2.1 产权的含义
2.2.2 产权要素与产权结构
2.2.3 产权残缺、产权弱化和虚化、产权缺位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产权
2.3.1 国家权力与产权
2.3.2 国家权力的制衡机制
第四节 我国农地的多元产权主体
2.4.1 多元产权主体的制度界定
2.4.2 多元产权主体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利
第五节 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
2.5.1 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2.5.2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
第三章 国家在农地上的权利
第一节 国家管理权在农地产权中的扩张
3.1.1 国家管理权的实施和运行
3.1.2 国家管理权在农地产权中的扩张
第二节 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与农地产权的残缺
3.2.1 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2.2 国家土地管制和利用规划导致的产权残缺
3.2.3 以耕地保护的成本—收益矛盾为例
第三节 国家征地制度中的法律冲突及其对农地转让权的限制
3.3.1 法律规定之间的制度冲突
3.3.2 国家征地制度中的两个矛盾
3.3.3 征地制度中国家与集体、农户的权利冲突
3.3.4 国家征地制度的本质和目的
第四节 基于地方政府的间接控制
第四章 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民集体
第一节 现实经济中的集体:范围和类型
4.1.1 农民集体的概念
4.1.2 农民集体的范围
4.1.3 农民集体的类型和形式
第二节 我国农民集体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建国后农民集体对传统基层组织的替代
4.3.1 国家对农村集体产权的塑造
4.3.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民集体的地位和职能
4.3.3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集体对土地行政调整的必要性
第四节 现行集体产权结构及其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4.4.1 现行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和性质
4.4.2 集体产权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第五章 集体产权的执行主体及其拥有的权利
第一节 集体产权执行主体界定
第二节 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5.2.1 改革开放之前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和形式
5.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权利及其行为特征
5.3.1 农村土地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及其权利
5.3.2 村委会风险偏好的机会主义动机
5.3.3 借土地行政性调整之机谋取私利的动机
5.3.4 村委会的农地非农化倾向
5.3.5 一个有关村委会的案例
第六章 作为农地产权主体的个体农户
第一节 农户作为农地产权主体的必要性
6.1.1 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确定
6.1.2 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适应性
6.1.3 家庭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不矛盾
第二节 兼业性劳动力转移:农户家庭经营的新特点
第三节 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要与困难
6.3.1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要
6.3.2 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第四节 个体农户产权的弱势与组织能力的缺失
6.4.1 农户个体身份与集体成员身份的二重规定性
6.4.2 国家权力扩张与个体农户权利的削弱
6.4.3 农民的弱势处境与组织能力的缺失
第七章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性质和改革的思路
第一节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矛盾和性质
第二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一个案例
7.2.1 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概况
7.2.2 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运行机制
7.2.3 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改革的原则思路和政策建议
7.3.1 改革的原则思路
7.3.2 改革的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5960
【文章页数】:1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和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思路和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思路与结构安排
第三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我国农地产权的多元主体和权利冲突
第一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研究综述
2.1.1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
2.1.2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总结
2.1.3 简短的评论
第二节 产权理论
2.2.1 产权的含义
2.2.2 产权要素与产权结构
2.2.3 产权残缺、产权弱化和虚化、产权缺位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产权
2.3.1 国家权力与产权
2.3.2 国家权力的制衡机制
第四节 我国农地的多元产权主体
2.4.1 多元产权主体的制度界定
2.4.2 多元产权主体实际拥有的土地权利
第五节 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
2.5.1 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2.5.2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冲突
第三章 国家在农地上的权利
第一节 国家管理权在农地产权中的扩张
3.1.1 国家管理权的实施和运行
3.1.2 国家管理权在农地产权中的扩张
第二节 国家土地利用规划与农地产权的残缺
3.2.1 国家土地用途管制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3.2.2 国家土地管制和利用规划导致的产权残缺
3.2.3 以耕地保护的成本—收益矛盾为例
第三节 国家征地制度中的法律冲突及其对农地转让权的限制
3.3.1 法律规定之间的制度冲突
3.3.2 国家征地制度中的两个矛盾
3.3.3 征地制度中国家与集体、农户的权利冲突
3.3.4 国家征地制度的本质和目的
第四节 基于地方政府的间接控制
第四章 作为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农民集体
第一节 现实经济中的集体:范围和类型
4.1.1 农民集体的概念
4.1.2 农民集体的范围
4.1.3 农民集体的类型和形式
第二节 我国农民集体产生的历史渊源
第三节 建国后农民集体对传统基层组织的替代
4.3.1 国家对农村集体产权的塑造
4.3.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农民集体的地位和职能
4.3.3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以及集体对土地行政调整的必要性
第四节 现行集体产权结构及其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4.4.1 现行集体所有权的权能和性质
4.4.2 集体产权面临的矛盾和挑战
第五章 集体产权的执行主体及其拥有的权利
第一节 集体产权执行主体界定
第二节 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5.2.1 改革开放之前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和形式
5.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的权利及其行为特征
5.3.1 农村土地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村委会及其权利
5.3.2 村委会风险偏好的机会主义动机
5.3.3 借土地行政性调整之机谋取私利的动机
5.3.4 村委会的农地非农化倾向
5.3.5 一个有关村委会的案例
第六章 作为农地产权主体的个体农户
第一节 农户作为农地产权主体的必要性
6.1.1 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确定
6.1.2 农业生产家庭经营的适应性
6.1.3 家庭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不矛盾
第二节 兼业性劳动力转移:农户家庭经营的新特点
第三节 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要与困难
6.3.1 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需要
6.3.2 土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第四节 个体农户产权的弱势与组织能力的缺失
6.4.1 农户个体身份与集体成员身份的二重规定性
6.4.2 国家权力扩张与个体农户权利的削弱
6.4.3 农民的弱势处境与组织能力的缺失
第七章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性质和改革的思路
第一节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矛盾和性质
第二节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一个案例
7.2.1 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概况
7.2.2 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的运行机制
7.2.3 改革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改革的原则思路和政策建议
7.3.1 改革的原则思路
7.3.2 改革的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5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3825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