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农村土地权利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17:31

  本文关键词:农村土地权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土地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土地产权体制 物权法 土地物权法 所有权 他物权 债权 农村土地权利制度 土地改革 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村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项权 占有、


【摘要】: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主要包括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土地的经营体制以及以土地之上的具体权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产权体制两个方面。就前者,土地承包制度已经成为定论,只不过现实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就后者,农村土地产权体系及其法律界定是急需解决的理论与立法课题,这是物权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土地经营制度的基础。我国现行法律对农村土地制度的设计理念在于,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农村集体的基础;保持国家对农村土地的一定控制;以土地承包制度为基本方式把集体土地分配给农民利用,使土地所有与土地利用相分离,使农民获得土地承包权,以土地承包权为法权基础保护农民对土地的利益。但是,土地制度的实施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有关的理论探讨也一直是热点问题,本文也试图通过对我国土地制度进行历史的、比较的分析,,利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对其进行梳理,并且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农村土地制度理论探讨的直接目的在于土地物权法的制定。土地物权法最终表现为具体的制度规则。规则本身是逻辑的、技术的,而物权法的制定并非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一个简单的逻辑处理过程。在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理论必须回答诸如立法目的、所有权主体的选择、所有权的内容、他物权的类型与内容、农村集体成员是否具有所有权利益以及该利益如何表现等基础性问题。 除导论外,本文分六个部分展开: 第一章,农村土地制度的比较分析。意在通过比较分析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其他国家土地物权,得出与物权制度有关的逻辑与事实性认识基础。在分析过程中,他物权的类型与内容在各个国家的不同、农业政策对土地制度的影响是讨论的重点。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土地物权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之外的私人产权,其本质在于私人主体对土地利益的法定支配;土地权利物权化有其内在的逻辑基础,即以经济生活中人们对土地的利益关系为基础,把该利益赋予法定的支配权利,人们对土地利益的内容与类型决定了土地物权的内容与类型,土地利益物权化保护过程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土地支配利益的物权化处理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即降低交易成本、维护交易安全,这也是物权区别于债权的经济合理性;物权体系的开放性,物权的类型与各种物权的具体内容也呈现发展之动态,而开放性的根源在于物权的社会性,各国能够创造出适宜于自 己需要的物权来;物权本身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精神在于规范背后的利益.农 村土地权利制度与农业政策之间有内在联系。虽然各国农村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 的根本意图在于保护农民的土地利益,但是农业政策的取向直接受制于该国农村 社会经济生活现实:该联系不仅决定农民获得土地利益的方式,也决定了农民获 取的土地权利的内容。由此,我国完全可以在坚持土地的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 基础上创造出适宜于中国国情的保护农民土地利益的物权制度.第一章的分析昭 示,土地物权法制定的关键不在于形式规则本身,而在于土地利用形式、土地利 益表现以及决定它们的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章直接进入形式规则之外的内容,专门剖析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与 变迁过程中的农村土地利益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制度发生了三次大 的改革,即1953年完成的土地改革、延续到70年代后期的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家庭承包责任制。就经济内容进行考察,土地制度改革的实质在于土地之 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结构关系的变化.在人民公社体制中,土地名义上已经 为“三级所有”,人民公社直接享有了土地所有权及其所有权利益,而农民则处 于了整个土地利益结构的末端,他们只能够以公社社员的身份去得到间接的利 益,这个间接利益不仅受到公社土地利益的分配限制,还因为“三级所有”的规 定而有其内在的模糊性。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要正确处理好国家 和农民土地权益分配的关系。在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之下,农民个人、所有权集 体、农村社区、国家依然是农村土地利益的主体,虽然他们之间的利益 分配格局有所变化.在目前的体制之下,利益关系还有进行合理化整合 的必要。人民公社体制下的那种由国家控制但由集体来承受其控制结果的一种 农村产权制度安排并没有完成向私人产权的完全进化过程,国家还在不当的参与 土地利益分配;村庄内部农户之间如何再分配土地权利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完全解 决,每个社会成员都因为是集体的一个成员而对土地享有成员资格利益,但是这 个资格利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法律没有明确回答.所以,农村土地改革 的内容,决非土地物权制度所能够完全包含。家庭承包制度的目的在于,实现以 土地经济利益诱导性配置为核心内容的“帕累托改进”,但是实际上还存在很多 的“非帕累托改进”因素。农村制度变革必须与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文化、 农民的意识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相吻合,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坚持渐进式变革模式, 农村土地的权利结构本身也必须与农村社会传统与经济结构相协调。 第三章为农村土地产权的经济分析,意在找到完普我国农村产权制度的一般 规律性内容,提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 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 土地产权体制 物权法 土地物权法 所有权 他物权 债权 农村土地权利制度 土地改革 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村土地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土地使用权 土地他项权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农用土地使用权、基地使用权(与国有土地上建筑的使用权利一致)、邻地使用权、担保物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D912.3
【目录】:
  • 导论16-34
  • 一、 研究的缘起16-30
  • 二、 研究目的、观点与基本思路30-32
  • 三、 研究路径说明32-34
  • 第一章 农村土地制度的比较分析34-70
  • 一、 基本制度比较35-48
  • (一) 德国土地物权制度35-37
  • (二) 法国土地物权制度37-40
  • (三) 日本土地物权制度40-44
  • (四) 意大利土地物权制度44-46
  • (五) 英国土地产权制度46-48
  • 二、 比较分析启示48-64
  • (一) 土地物权的本质49-60
  • (二) 物权体系的开放性60-63
  • (三) 土地物权的精神与形式63-64
  • 三、 农村土地权利制度与农业政策64-68
  • (一) 农民土地权利的获得:渐进模式与激进模式64-66
  • (二) 土地的规模经营66-68
  • 四、 小结68-70
  • 第二章 制度变迁与农村土地利益结构的演进70-98
  • 一、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农村土地利益的再分配70-78
  • (一) 土地改革运动70
  • (二) 合作化运动与人民公社运动70-73
  • (三) 家庭承包责任制73-77
  • (四) 利益整合是否完成77-78
  • 二、 农村土地制度利益关系变迁的经济分析78-92
  • (一) 制度的社会分析问题78-79
  • (二) 制度变迁的经济理论79-84
  • (三)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济分析84-85
  • (四)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经济分析的理论意义85-92
  • 三、 农村土地的利益与法权体系92-98
  • 第三章 农村土地产权的经济分析98-115
  • 一、 经济学与农村土地产权98-100
  • 二、 产权经济分析的一般理论100-107
  • (一) 产权的含义100-103
  • (二) 经济效率与产权103-105
  • (三) 法律制度效率观105
  • (四) 产权效率最大化的基本要求105-107
  • 三、 土地产权的经济分析107-115
  • (一) 土地制度的功能:价值取向问题107-109
  • (二) 土地物权的效率机制:权利的界定109-112
  • (三) 土地产权经济分析的一个例证:俄罗斯的改革112-115
  • 第四章 农村土地所有权115-166
  • 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坚持115-129
  • (一) 观点的交锋115-116
  • (二) 几个观念的厘清116-129
  • 二、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实现129-149
  • (一)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性质129-137
  • (二) 组织层面的实现机制:集体组织的法人化137-144
  • (三) 成员个体层面的实现:农民对集体土地利益的实在化144-149
  • 三、 所有权的充实化149-155
  • (一) 从所有权的概念看所有权的内容:一个逻辑的思考149-151
  • (二) 从所有权的利用看所有权的内容:一个事实的归纳151-155
  • 四、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外部保障机制155-166
  • (一) 国家公共权利155-158
  • (二) 土地征用权的规范158-166
  • 第五章 农村土地使用权166-196
  • 一、 农村土地使用权体系问题166-173
  • (一) 使用权与所有权的关系166-169
  • (二) 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体系169-173
  • 二、 农用土地使用权问题173-188
  • (一) 名称173-176
  • (二) 对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理论的再反思176-180
  • (三) 农用土地使用权的内容界定180-188
  • 三、 农村土地的基地使用权问题188-196
  • (一)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188-192
  • (二) 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192-196
  • 参考书目196-198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明;农民权利保护视野下的土地征收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凤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地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华炜;论集体荒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常艳红;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3 刘少威;集体农地物权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4 张素春;孙中山的农民观[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侠;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陈跃峰;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葛民;我国土地使用权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8 郑长青;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黎继忠;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法律思考[D];贵州大学;2009年

10 李穗浓;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60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960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f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