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尊严的理论基础之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2-09-28 19:29
人的尊严面临着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挑战和批评,原因在于其理论基础的正当性问题存在争议。人的尊严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宗教神学思想、感性主义的生物感官能力以及人的理性和道德能力,但这三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学说均难以单独支撑起人的尊严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共同体承认理论上的人的尊严学说,将人的尊严根植于人的共同体成员资格这一社会制度性事实中,并从认识论意义上对这一社会制度性事实予以规范性承认,从而补足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论基础学说。这既有利于澄清人的尊严在理论层面上模糊含混的现状,也为人的尊严的实证化过程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路径。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的尊严理论基础面临的现状
二、人的尊严理论基础之再思考
(一) 尊严来自于宗教神学思想
(二) 尊严来自于感性主义的生物感官能力
(三) 尊严来自于理性主义的理性、道德能力
三、人的尊严之共同体承认理论
(一) 人的尊严存在于社会共同体成员资格的制度性事实中
(二) 人的尊严来自于对共同体成员资格的规范性承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J]. 胡玉鸿.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2]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J]. 王旭. 法学研究. 2016(01)
[3]人之尊严的理念与制度化[J]. 王晖. 中国法学. 2014(04)
[4]主持人语:人格平等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关键[J]. 刘作翔. 河北法学. 2012(01)
[5]人性尊严的宪法保护——德国的路径[J]. 李忠夏. 学习与探索. 2011(04)
[6]论人的尊严[J]. 龚群.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2)
[7]人的尊严伦理及价值[J]. 陈思坤.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2)
[8]“个人自由”与“人性尊严”——美国与德国宪法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的比较[J]. 余军.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09(00)
[9]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 甘绍平. 哲学研究. 2008(06)
[10]在理论与制度之间——基督宗教与儒教关于人性尊严问题的比较研究[J]. 何光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682251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人的尊严理论基础面临的现状
二、人的尊严理论基础之再思考
(一) 尊严来自于宗教神学思想
(二) 尊严来自于感性主义的生物感官能力
(三) 尊严来自于理性主义的理性、道德能力
三、人的尊严之共同体承认理论
(一) 人的尊严存在于社会共同体成员资格的制度性事实中
(二) 人的尊严来自于对共同体成员资格的规范性承认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的尊严的法律属性辨析[J]. 胡玉鸿.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5)
[2]宪法上的尊严理论及其体系化[J]. 王旭. 法学研究. 2016(01)
[3]人之尊严的理念与制度化[J]. 王晖. 中国法学. 2014(04)
[4]主持人语:人格平等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的关键[J]. 刘作翔. 河北法学. 2012(01)
[5]人性尊严的宪法保护——德国的路径[J]. 李忠夏. 学习与探索. 2011(04)
[6]论人的尊严[J]. 龚群. 天津社会科学. 2011(02)
[7]人的尊严伦理及价值[J]. 陈思坤. 教育学术月刊. 2010(12)
[8]“个人自由”与“人性尊严”——美国与德国宪法人权保障基础原理的比较[J]. 余军. 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 2009(00)
[9]作为一项权利的人的尊严[J]. 甘绍平. 哲学研究. 2008(06)
[10]在理论与制度之间——基督宗教与儒教关于人性尊严问题的比较研究[J]. 何光沪.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4)
本文编号:368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68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