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宪法论文 >

宪法诉愿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08:27

  本文关键词:宪法诉愿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宪法诉愿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法律机制,是在集中型违宪审查制度中设置的当公民的基本权利遭受公权力的侵害时由宪法法院等专门的司法机构对该公权力是否违宪加以审查的特殊救济手段。宪法诉愿制度为公民提供了直接面对宪法的可能性,对宪政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拟对明确含有宪法诉愿制度这一概念,或一般被认为设置了宪法诉愿制度的国家做出系统的比较研究。 第一章是宪法诉愿制度的本体论。首先,阐释了宪法诉愿的内涵,界定了宪法诉愿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根据不同标准划分了宪法诉愿的类别。其次,分析了宪法诉愿基本权利保护和宪法秩序维护的双重性质,论述了宪法诉愿制度的功能。第三,制度的建设离不开理论基础,通过对不同体制和背景的国家对违宪审查制度模式选择的梳理和研究,论证了凯尔森的宪法司法保障理论及西耶士的专门机构审查学说都是宪法诉愿制度构建的重要理论基础;在体现宪法诉愿本质的理论依据中,基本权的直接效力原则和基本权的公权力羁束原则是最重要的。 第二章从宪法诉愿制度的源头出发,厘清宪法诉愿制度的历史沿革,比较分析了不同国家的影响该制度创立和发展的因素。宪法诉愿发源自德国,并在德国发展壮大,受其影响被近邻的奥地利、瑞士、西班牙等国采纳,并扩散到亚洲民主化之后的韩国,以及转型后的俄罗斯等东欧国家。影响宪法诉愿制度的因素主要是本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及对先行国家制度的移植与变通,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的加入也对宪法诉愿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章则从制度构成上比较不同国家宪法诉愿制度的基本构造,从机构组织、适格要件、诉愿对象、程序及裁判的形式与效力等方面展开讨论。不同国家的制度设置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章通过选取典型国家来分析各国制度的特殊性。德国是宪法诉愿制度的母国,也是运行最高效,宪法诉愿对象覆盖最广的国家;奥地利与韩国都不认可对法院裁判的宪法诉愿;瑞士没有设置专门的宪法法院,而是由联邦法院的公法部行使宪法诉愿审判权;俄罗斯宪法诉愿的对象只包括法律规范而无行政权及司法权。 第四章基于宪法诉愿制度现状分析的基础,评述其存在的问题和可供完善的空间,并展望其发展趋势。宪法诉愿制度的理念首先表达了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民主、法治、人权等思想,并且制度本身也是法律制度向现代化发展的体现。虽然各国的宪法诉愿在制度的设置和运行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制度的完善不可一蹴而就,宪法诉愿制度必将会进一步回应公民的热情,继续向更加扩大对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的方向前行。 本文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辅以文本分析、历史研究等方法。基于宪法诉愿制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制度构成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并提出完善的方向和发展的趋势。比较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借鉴,本文在对宪法诉愿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希望为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宪法层面的保障制度选择的思考路径提供工具性的意义,并为本领域的下一步研究提供素材。
【关键词】:宪法诉愿 基本权利 宪法法院 宪法裁判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导论12-26
  •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2-17
  • 二、 研究现状17-22
  • 三、 论文的基本框架22-25
  • 四、 研究方法25-26
  • 第一章 宪法诉愿概述26-60
  • 一、 宪法诉愿的内涵26-35
  • (一) 宪法诉愿及其关联词的界定26-29
  • (二) 宪法诉愿的概念29-33
  • (三) 宪法诉愿的类型及与其他宪法裁判的关系33-35
  • 二、 宪法诉愿的性质和功能35-44
  • (一) 宪法诉愿的性质35-41
  • (二) 宪法诉愿制度的功能41-44
  • 三、 宪法诉愿制度建构的理论依据44-60
  • (一) 模式选择的博弈:宪法法院与普通法院45-48
  • (二) 宪法诉愿制度的理论基础48-60
  • 第二章 宪法诉愿制度的历史和影响因素分析60-88
  • 一、 宪法诉愿制度的历史沿革60-66
  • (一) 宪法诉愿制度的由来60-62
  • (二) 宪法诉愿制度的传播62-66
  • 二、 影响宪法诉愿制度选择的因素分析66-88
  • (一) 本国的法律文化传统66-80
  • (二) 对先行国家制度的移植和变通80-83
  • (三) 国际组织与公约对宪法诉愿制度的积极影响83-88
  • 第三章 宪法诉愿制度基本构造的比较研究88-134
  • 一、 宪法诉愿管辖机关的形式与特点88-96
  • (一) 管辖机关的地位评价89-90
  • (二) 管辖机关的结构特点90-93
  • (三) 管辖机关的职权范围93-96
  • 二、 宪法诉愿的构成要件96-119
  • (一) 宪法诉愿请求人97-100
  • (二) 宪法诉愿的对象100-109
  • (三) 基本权利侵害的要件109-115
  • (四) 宪法诉愿的补充性原则115-119
  • 三、 宪法诉愿的程序119-126
  • (一) 宪法诉愿的提起119-120
  • (二) 宪法诉愿的请求期间120-121
  • (三) 宪法诉愿的受理程序121-124
  • (四) 宪法诉愿的审理程序124-126
  • 四、 宪法诉愿裁判的形式及效力126-134
  • (一) 宪法诉愿裁判的形式126-128
  • (二) 宪法诉愿裁判的效力128-130
  • (三) 宪法诉愿中的假处分制度130-134
  • 第四章 宪法诉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趋势134-160
  • 一、 宪法诉愿制度与法制现代化134-143
  • (一) 宪法诉愿制度是民主、法治、人权等现代化法律观念的基本表达134-142
  • (二) 宪法诉愿制度是法律制度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体现142-143
  • 二、 宪法诉愿制度的现状及完善143-151
  • (一) 宪法诉愿制度的现状143-149
  • (二) 宪法诉愿制度和运行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149-151
  • 三、 宪法诉愿制度的发展趋势151-160
  • (一) 宪法诉愿制度的发展趋势展望151-154
  • (二) 宪法诉愿制度对建立专门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宪法保障模式的借鉴154-160
  • 结语160-164
  • 附录164-168
  • 参考文献168-180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180-182
  • 后记1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国斌;法国的宪法监督与宪法诉讼制度——法国宪法第七章解析[J];比较法研究;1996年03期

2 张千帆;;从宪法到宪政——司法审查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3 雷丽平;东北亚国家现代化的韩国模式剖析[J];东北亚论坛;2002年04期

4 郑允才;政治实力派、政治改革以及韩国民主主义[J];当代韩国;2004年02期

5 尹保云;;韩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J];当代韩国;2006年04期

6 潘畅和;儒学与当代韩国[J];当代韩国;1996年04期

7 郭树理;德国法律文化散论[J];德国研究;2001年03期

8 刘志刚;民主与法治:宪法诉讼的价值理念探幽[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尤晓红;;俄罗斯宪法法院与人权保障[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1期

10 刘春萍;;俄罗斯宪法实施的司法路径评述[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毅;宪政民主的道德基础[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刘小妹;中国近代宪政理论的特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宋永华;韩国宪法法院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宪法诉愿制度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anfalw/375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