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的中国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23:47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但2008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了严重冲击,其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而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掌握,是破解钢铁产业发展难题,提升我国钢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这就要求我们找准创新方向,制定合理的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以专利做切入点进行创新战略的研究切实可行,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因此,论文进行专利计量分析,希望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挖掘,判断出钢铁产业技术领域的发展阶段,了解各国、各公司的技术发展动态及重点,发掘出技术发展趋势及重点,并最终提出钢铁行业的创新策略,为政府的产业技术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1)开展了我国钢铁产业专利地图研究。根据专利资料,制作出所需的专利技术图及专利管理图,通过分析发现钢铁产业各领域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各省市发展极不均衡,北京、江苏拥有地域优势。以美、日、德为首的国外企业技术入侵严重。在所有子领域中“金属材料”领域...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钢铁产业技术预测相关研究
1.2.2 钢铁产业知识产权和专利分析相关研究
1.2.3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相关研究
1.2.4 钢铁产业创新策略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钢铁产业专利技术地图分析
2.1 钢铁行业总体情况
2.1.1 发展趋势
2.1.2 产业特点
2.1.3 国外竞争
2.1.4 地域分布
2.1.5 申请人分析
2.2 各技术领域分析
2.2.1 采矿领域
2.2.2 冶金领域
2.2.3 金属材料及产品
2.2.4 金属加工领域
2.2.5 节能环保领域
2.3 本章结论
第3章 钢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3.1 S曲线技术预测理论和Logistic模型
3.1.1 S曲线技术预测理论
3.1.2 Logistic模型
3.2 钢铁产业技术预测分析
3.2.1 专利数量分析
3.2.2 技术生命周期预测结果
3.3 技术生命周期与专利战略
3.3.1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专利战略
3.3.2 中国钢铁行业专利概况
3.3.3 基本判断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基于专利角度
4.1 基于专利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4.1.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现状
4.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3 创新能力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4 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4.2 钢铁行业优势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4.2.1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方向指标
4.2.2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效率指标
4.2.3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质量指标
4.2.4 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4.3 本章结论
第5章 钢铁产业专利布局及策略研究:以带钢领域为例
5.1 带钢领域专利基本情况
5.2 主要技术竞争对手专利布局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德国
5.2.4 总结
5.3 我国带钢产业的专利布局与策略
5.3.1 我国带钢产业专利布局
5.3.2 带钢领域专利策略
第6章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研究
6.1 钢铁产业创新现状
6.2 我国钢铁产业创新战略框架
6.2.1 提升创新意识,加强专利战略实施
6.2.2 提升创新质量,转变钢铁产业创新模式
6.2.3 加强协同创新,构建以专利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
6.2.4 加强专利布局,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
7.2 主要结论
7.3 未来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081117
【文章来源】: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钢铁产业技术预测相关研究
1.2.2 钢铁产业知识产权和专利分析相关研究
1.2.3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相关研究
1.2.4 钢铁产业创新策略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2章 钢铁产业专利技术地图分析
2.1 钢铁行业总体情况
2.1.1 发展趋势
2.1.2 产业特点
2.1.3 国外竞争
2.1.4 地域分布
2.1.5 申请人分析
2.2 各技术领域分析
2.2.1 采矿领域
2.2.2 冶金领域
2.2.3 金属材料及产品
2.2.4 金属加工领域
2.2.5 节能环保领域
2.3 本章结论
第3章 钢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3.1 S曲线技术预测理论和Logistic模型
3.1.1 S曲线技术预测理论
3.1.2 Logistic模型
3.2 钢铁产业技术预测分析
3.2.1 专利数量分析
3.2.2 技术生命周期预测结果
3.3 技术生命周期与专利战略
3.3.1 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的专利战略
3.3.2 中国钢铁行业专利概况
3.3.3 基本判断
3.4 本章结论
第4章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研究:基于专利角度
4.1 基于专利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4.1.1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现状
4.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3 创新能力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4 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4.2 钢铁行业优势企业创新能力评价
4.2.1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方向指标
4.2.2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效率指标
4.2.3 各研究对象的创新质量指标
4.2.4 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4.3 本章结论
第5章 钢铁产业专利布局及策略研究:以带钢领域为例
5.1 带钢领域专利基本情况
5.2 主要技术竞争对手专利布局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德国
5.2.4 总结
5.3 我国带钢产业的专利布局与策略
5.3.1 我国带钢产业专利布局
5.3.2 带钢领域专利策略
第6章 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研究
6.1 钢铁产业创新现状
6.2 我国钢铁产业创新战略框架
6.2.1 提升创新意识,加强专利战略实施
6.2.2 提升创新质量,转变钢铁产业创新模式
6.2.3 加强协同创新,构建以专利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
6.2.4 加强专利布局,完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第7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主要工作与创新
7.2 主要结论
7.3 未来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本文编号:30811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08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