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 出处:《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地铁高架车站作为地面建筑,周边情况复杂,限制因素多,其对城市的影响也比地下车站大。为解决地铁高架车站在设计过程中,车站不同形式对用地、道路、客流、景观等多种因素的适应性问题,通过对地铁高架车站周边地块及道路对车站形式的影响入手,再深入到不同功能需求下车站本身的站型及内部公共区布置形式,利用分析法得出各类型高架车站的特点,总结出不同类型车站对不同外部条件及功能的适应性,得出适应常见条件因素的优选方案。旨在为地铁高架车站设计工作中快速准确地形成方案提供参考。
[Abstract]:Subway elevated station as a ground building, the surrounding situation is complex, many limiting factors, its impact on the city is also greater than the underground st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subway elevated station in the design process, the station in different forms of land, road. Passenger flow, landscape and other factors of adaptability, through the subway elevated station surrounding plots and roads on the station form of the impact. Then it goes deep into the station type and the layout form of the internal public area under the different function demand, and obt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of elevated station by using the analysis method. The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tations to different external conditions and functions is summarized, and the optimal selection scheme adapted to common condition factors is obtain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and accurate formation of schemes in the design of subway elevated stations.
【作者单位】: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分类号】:U231.4
【正文快照】: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其对城市交通荷载量的需求也同时急剧上升。地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公共交通手段,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高架地铁车站具有造价低、建设快、安全性高等优点,作为地铁重要的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漆宏;;高架车站组团式设计风格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5年05期
2 梁伟健;;谈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J];知识经济;2013年11期
3 张登峰;;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架段投资的因素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34期
4 刘阳;;轨道交通车站建筑综合设计模式探索[J];都市快轨交通;2008年03期
5 张音波;麦志勤;陈新庚;许慧华;;城市快轨交通高架结构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7年02期
6 陈欣;;广州地铁4号线高架车站的建筑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7期
7 魏崴;;城市之“窗”——轨道交通地面高架站建筑设计探索[J];华中建筑;2006年05期
8 王新民;地铁建设与城市规划——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前期规划纪实[J];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04期
9 杨淑贞;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吴淞镇高架车站建筑设计[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霄;城市轨道高架站体的参数化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2 陶丽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综合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3 覃烨;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分析理论与评价模型[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欣;;地铁高架车站形式类比及其适应性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7年08期
2 齐星雨;;地铁车站地面建筑设计技术特点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07期
3 沈瑜;;南京地铁4号线仙林东站换乘方案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6年01期
4 漆宏;;融合城市环境统筹高架线景观[J];都市快轨交通;2015年06期
5 罗罡;;浅析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上江路站建筑设计[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5年04期
6 万钟;胡燕玲;;南京宁和城际一期工程路中高架车站站台型式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05期
7 万钟;胡燕玲;赵进;;无锡地铁2号线高架车站设计[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04期
8 李文会;;北京轨道交通中的高架桥[J];市政技术;2013年05期
9 汪皓;;几种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标准站的站位及站型之间的比较和选择[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3年03期
10 郭俊义;;终点站多适应性设计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基于空间感知的校园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2 孙万勇;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色彩规划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6年
3 姚艾佳;城市高架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与改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汤协坤;保定市水利管道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陈超;小尺度街区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赵晟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4年
7 朱漪;基于景观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高架桥整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付松;昆明二环高架对城市道路景观的影响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9 陶丽舒;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综合景观特色营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杨钦杰;基于GIS的高速铁路沿线景观后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伟伟;周颖;杨艳红;李小娟;徐泰一;;城市地域文化在地铁站中的表达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4年02期
2 夏兵;郭苏明;;中小型火车站“系列化”设计策略探讨——以宁杭铁路客运专线客站设计方案为例[J];建筑学报;2010年06期
3 许俊峰;;分离岛式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J];隧道建设;2009年03期
4 王睦;艾侠;;铁路客站设计创作的类型分析和文化视角[J];建筑学报;2009年04期
5 杨云;;广州地铁员村站建筑设计[J];珠江现代建设;2008年04期
6 张澎涛;姚启明;靳欣华;;城市河道桥梁景观规划研究及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宁艳杰;;城市景观生态问题的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年06期
8 杨淑贞;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吴淞镇高架车站建筑设计[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5年03期
9 许慧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架景观处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04期
10 李兴旺;某高架地铁车站建筑与景观设计实例[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原则和风格化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谭鑫强;城市高架桥主导空间解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蒋丽涛;基于素描L-系统的植物生长模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罗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空间景观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段杰;重庆轻轨站点景观研究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6 陈颖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中文脉的延续[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杨虹;数字时代下的建筑动态性及其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何贤芬;城市高架道路景观的尺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陈洁;论“存在空间”向数字建筑实形的转化[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谭洁;基于GDL技术的清代官式建筑大木作的三维参数化设计[D];重庆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雄;赵志军;;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高架车站结构探讨[J];四川建筑;2009年06期
2 周海敏,刘武君,刘军;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地铁与轻轨;2003年04期
3 郭建;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站厅形式初探[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3年02期
4 熊朝辉,姚春桥;武汉轻轨高架车站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5年05期
5 黄秋明;;广州地铁高架车站给排水设计[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年06期
6 杨涛;;浅谈非常规高架车站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8年09期
7 黄启斌;;无装修高架车站设计关键技术[J];中国市政工程;2008年03期
8 梁正;陈水英;;路中高架车站的景观设计[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1期
9 赵毓成;;高架车站结构形式分类及适用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2年04期
10 周欢;赵宏强;;120m长的高架车站温度影响程度分析[J];四川建筑;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枫;;一种新型结构形式——高架车站结构动力分析[A];第十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梁智杰;;地铁高架车站钢结构、幕墙工程项目重难点探讨[A];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林作忠;;地震高烈度区“桥-建”组合结构体系高架车站设计探讨[A];第四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冯东瀛;;高速铁路高架车站桥梁结构研究设计[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5 刘枫;高日;李秀伟;;高架车站结构及陶粒混凝土在其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6 向东;马坚生;刘东武;靳守杰;谭晓梅;郭莉;刘智成;涂旭炜;陈岳陵;刘丽萍;何治新;;广州地铁高架段防雷技术[A];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第三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陆晓华;2号线高架车站初现模样[N];苏州日报;2012年
2 记者 涂露芳;9座高架车站外观全是“画卷”[N];北京日报;2010年
3 记者 陆晓华;2号线盾构完成93%[N];苏州日报;2012年
4 记者 邓新灵;广州地铁21号线再环评[N];广东建设报;2012年
5 王骞 黄瑞榕 张建党 胡波;发挥专业优势 推进管理升级[N];中国铁道建筑报;2013年
6 南京日报记者 刘晓;地铁南延,20分钟新街口到东山[N];南京日报;2006年
7 记者 孔奇志 卢平川 通讯员 魏玉致;2003年,,武汉人可望坐上轻轨[N];湖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潜;考虑列车纵向作用的高架车站动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波;独柱式大悬臂高架车站抗震性能分析及改进措施建议[D];重庆大学;2016年
2 胡时猛;轻轨独柱式大悬臂高架车站结构分析与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风波;城市轻轨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赵俊;铁路高架车站车桥动力响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李冬冬;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轨道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贾松刚;空间框架结构式车站振动性能分析[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俊杰;桥梁式高架车站的振动特性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
8 乔晓琳;铁路高架车站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邓世海;列车对高架车站的振动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7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1357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