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我国城镇化道路再探讨

发布时间:2018-11-08 20:37
【摘要】: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经济活动空间日益集中。以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为目的,构建城市劳动力规模均衡模型,采用文献统计、政策解读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城市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提出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大城市率先发展、小城镇适度培育的城镇化发展等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多数人进入城市,尤其是大城市,致力于终止仅够糊口的小农经济,才能有效防止贫困的继承,乡村才能休养生息,生态文明才能传承。
[Abstract]:With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e surplus labor force in rural areas is flowing to cities, and the economic activity space is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verall benefi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quilibrium model of urban labor force scale, and discusses the scale economy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the city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statistics, policy interpretation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Som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promoting 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taking the lea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ig cities and cultivating small tow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nly when most people enter the cities, especially the big cities,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ending the subsistence peasant economy, can they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inheritance of poverty, the countryside can rest and recuperate, an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an be passed on.
【作者单位】: 西安邮电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124) 陕西省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016D002) 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16JZ064)
【分类号】:F29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厥中;走有贵州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城乡建设;2000年09期

2 宋瑞敏;论小城镇化道路的选择[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刘永红,郑娅;城镇化道路该怎样走?──小城镇主导型发展模式的误区及其矫正[J];调研世界;2001年02期

4 林国先;城镇化道路的制度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张器先;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城乡建设;2003年05期

6 河北省社科规划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基地课题组;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探索与求是;2003年06期

7 ;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3年02期

8 ;城镇化道路千万条发展非公经济第一条[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22期

9 简新华;;走好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研究之二[J];学习与实践;2003年11期

10 曹玉书;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晓航;;贵州城镇化道路选择[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一星;;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刍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丁志刚;;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和探索——以拉萨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周元;孙新章;;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反思与对策[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陈光庭;;城乡一体化——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6 郑爱;;城市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石[A];山西省第七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7 陈瞻;黄亚平;周敏;张忠伟;张吉勇;;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道路与实施策略——以湖北省随州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8 龚义清;;上海与国际大城市发展比较研究(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文峰 何清平 罗静雯 戴娟 巨建兵;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N];重庆日报;2012年

2 余丰慧;走怎样的城镇化道路是大问题[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3 童海华;昆明当走新型城镇化道路[N];中国经营报;2012年

4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王小广;走“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N];证券日报;2013年

5 记者 苗志磊;坚定不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让城乡居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N];邯郸日报;2013年

6 上海学者 杨健;“临港新政”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启示[N];东方早报;2013年

7 记者 梁倩;走符合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道路[N];经济参考报;2013年

8 李方启 张涛 梁巍;我省城镇化道路任重道远[N];安徽经济报;2013年

9 重庆市潼南县城乡建委 潘文良;县域城镇化道路怎么走?[N];中国环境报;2013年

10 记者 徐飞鹏;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N];北京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好飞;中国农村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郭晶;湖北省城镇化道路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程兴田;我国城镇化道路与中心镇建设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孙晓芳;苏南地区走资源节约型城镇化道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赵涛涛;统筹城乡背景下的重庆城镇化道路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都超飞;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视角下中国城镇化道路[D];江南大学;2016年

7 李凌;关于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思考[D];郑州大学;2004年

8 王璎卉;我国大城市的经济智慧指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正平;中国首位级城市“城市病”:表现、根源及其治理[D];复旦大学;2014年

10 王立鹤;大城市与小城镇吸纳外来人口能力与效率的比较分析——以江苏省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319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319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8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