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06 11:12
【摘要】: 作业成本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传统成本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新成本制度首先在西方先进的制造业中得以应用,该计算方法虽然产生于成本计算方法,但它以作业为基础,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资源耗费应按发生的原因先汇集到作业,并计算出作业的成本,再按成本对象—产品所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计入各有关产品”理论为依据,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对各成本库的作业成本按各自作业动因分配计入成本,较之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能够提高成本信息的质量,有利于成本使用者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采取措施,扩大增值作业,消除不增值作业,是一种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目前是西方企业界采用面扩展最快的成本制度。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其成本内容与一般的工商企业有所不同,对银行来说,成本的内容主要是利息支出(含存款利息支出、债券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利息支出)、中间业务支出、营业费用(含业务管理费、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和其他营业支出(含呆账准备支出)。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开始,就对银行成本制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竞争的加剧,利差和费差日益缩小,银行迫切需要在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所以对成本核算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作业成本法在工业领域的成功运用为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美国银行界资产较大的银行相继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银行成本核算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为银行界提供了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同时通过追踪分析与银行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为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提供有用信息,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 近十多年来,我国银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只偏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拓展,忽视成本管理,成本按期间核算,成本信息十分有限,无法为银行的 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盈利空问日益缩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作为企 业,必然要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要追求利润,就必须考虑到成本这一利润 的制约因素。为此,必须在成本核算与管理上下功夫,运用一系列现代成本管 理方法,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最基本的成本效益分析是对产品进行分析,分析 其能否为银行创造利润。而利息支出、中间业务支出等成本与产品对应,基本 能直接核算到产品,但对于营业费用,商业银行无核算到产品或是简单分解到 产品,,所提供的产品费用仍是不全面的。为了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 须正确地分摊产品的费用,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产品的盈利状况。这就可借鉴 作业成本的思想,依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思想,将所耗的资 源通过作业这一中介科学合理地追踪到成本对象上去。 如何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在我国商业银行产品成本管理中?在文中,就我国 商业银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有利条件、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准备工作以及应用作 业成本法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银行作业的定义、作业动因和资 源动因,设计了我国商业银行作业成本法操作流程。两业银行对作业进行定义, 一要明确清晰、二是注意把握好作业的细致程度;其次确定的作业动因要能完 整表达产品或账户和作业之间的关系,作业动回以数字为基础,即作业动因必 须是可计量的。 最后,本文尝试应用作业成本法对建设银行A网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首 先,定义了A网点产品的作业,其次收集产品作业动因和资源动因。根据所收 集的动回,对 A网点 200年 12月的成本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计算结果 与传统成本法计算结果差异较大,追踪分析了A网点产品亏损的原因,提出了 改善作业流程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A网点产品成本的分析,本人认为我国商 业银行产品成本管理引入作业成本法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价值,提高产品经营 情况的真实性。但在实施中对作业、成本动因的选择要力求选择最重要的,不 能一味求全,同时实施作业成本法还需要完善的计算机系统支持,要注意稳步 推进。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832.33
本文编号:2699592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F832.33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琴;作业成本法在营销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索[D];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69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