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新一代高效、低成本、绿色注空气开发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2020-11-03 04:46
   注空气开发技术虽由来已久,但因压缩机质量和空气与油气混合后易爆炸等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该技术一直未能大规模工业化推广。从2009年开始,中国石油依托重大开发试验平台,在低渗透、水敏及高含水老油田、潜山等油藏开展减氧空气驱试验,在稠油油藏开展注空气火驱试验;开展顶层设计,组织联合多家单位共同攻关,明确了从低温段到高温段全温度域注空气开发机理;制定了《驱油用减氧空气》等相关标准。历经十多年持续攻关,注空气开发理论取得重大突破,开发技术基本成熟配套,现场试验取得显著效果,已累计生产原油375×10~4t。注空气开发技术适应的油藏类型广、油品种类多,注入介质空气不受环境和气候影响,易得且组分稳定。该项技术高效、低成本、绿色,将成为低渗透、高含水、高温高盐、稠油和非常规等特殊条件油藏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开发技术,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已经开始工业化推广,2020年产量将突破100×10~4t,2025年产量有望达到400×10~4t规模。
【部分图文】:

示意图,氧化反应,原油,空气


上述两个研究项目的成功开展,揭示了30~600℃注空气全温度域原油氧化反应特征,将原油注空气氧化反应划分为溶解膨胀、低温氧化、中温氧化和高温氧化4个温度区间,总结了不同温度区间的氧化反应机理(图1)。根据原油氧化特征,结合矿场试验成果,提出将稀油油藏注空气开发技术划分为减氧空气驱和空气驱,稠油油藏注空气火驱技术划分为中温火驱和高温火驱。稀油油藏温度低于120℃应选择减氧空气驱,高于120℃可直接采用空气驱开发;普通稠油油藏,燃烧前缘温度低于400℃可选择注空气中温火驱开发,普通稠油油藏和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的特/超稠油油藏,燃烧前缘温度高于450℃可选择注空气高温火驱开发(表3)。

照片,空气,照片,蒸汽


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先后进行了蒸汽吞吐、蒸汽驱开发。吞吐阶段累计产油11.3×104t,阶段采出程度为26.5%;蒸汽驱阶段累计产油1.0×104t,阶段采出程度为2.4%;蒸汽驱结束后废弃停产达10年。2009年中国石油在该油藏开展了注空气火驱先导试验,采用13注37采的线性井网开发。对比试验区h2118A井注空气火驱前、后的取心照片发现,火驱实现了油藏纵向全部波及,整个岩心段剩余油饱和度小于5%(图3)。截至2019年底,试验区累计产油15.2×104t,阶段采出程度为35.8%,累计空气油比为2800m3/m3。试验区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与蒸汽驱相比节约能量消耗达16.2×104t标准煤,累计减排CO2达12.5×104t。注空气火驱技术在辽河、新疆油田的工业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使老油区焕发青春。2019年火驱井组185个,与注蒸汽相比,吨油操作成本降低30%,年产量40.5×104t。这项技术覆盖稠油地质储量10×108t,增加可采储量3×108t,应用前景广阔。

现场试验,空气,氧气


二是防腐。清华大学对J55、N80、P110、13Cr等不同钢材腐蚀挂片研究认为,将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21%降至10%,腐蚀速率最大降幅达83%,但即使将氧气含量降至2%以内,除13Cr外,其他材质的氧腐蚀速率仍然超过国家标准。因此注入氧气含量为10%的减氧空气,氧腐蚀速率虽能大幅降低,但仍不能达标,应考虑采用抗腐蚀材料、注入缓蚀剂等方式加以解决。三是驱油效率与氧气消耗。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认为,一方面,当油藏温度较低(低于80℃)时,空气与原油氧化生成含氧官能团的大分子,造成原油黏度增大、驱油效率降低;另一方面,油藏温压条件下的反应釜实验表明,空气中的氧气基本被油藏消耗,其中,原油溶解和氧化消耗17.2%,水中反应及溶解的氧气量为2%,多孔介质吸附滞留捕集氧气为1.45%,因此,过度减氧会造成生产浪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钊;宋洋;韩爽;徐泰喜;;减氧空气驱注空气爆炸极限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20年03期

2 李德祥;张亮;崔国栋;邓君宇;顾鸿君;任韶然;;新疆油田低渗透区块空气驱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9期

3 田文龙;;空气驱地面工艺技术优化研究与现场应用[J];石油工程建设;2017年03期

4 张连壁;;滨425空气驱试验及效果分析[J];内江科技;2011年04期

5 龙安林;张茂林;薛军;张军;丁晓军;林长庆;;油藏中后期减氧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0年02期

6 张玉祥;;低渗油藏空气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3期

7 孙博;;潜山油藏气驱监测技术优选及应用效果分析[J];石化技术;2017年04期

8 史小平;;天然气驱在低渗油藏中适应性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13期

9 侯军刚;康帅;岳琛;李国营;李岩;杨文;;安塞油田高52井区伴生气驱先导试验研究与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6期

10 赵燕芹;李巧梅;陈德斌;张建丽;程传秀;;低渗油藏天然气驱适应性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祝浪涛;混合气驱油藏流体作用机制表征方法与试井理论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一波;注空气原油氧化动力学及相态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3 贾虎;空气驱氧化机理及防气窜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徐大融;致密油藏渗流机理与开发方式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5 张涛;低渗透油层提高采收率实验及理论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宾;八面台油田方118区块空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2 王丽娅;强1区块轻质油藏注空气驱可行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3 林云清;L区块空气驱异步注采调整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4 徐邈峰;黄沙坨油田非烃类气驱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郝泽禹;黑46区块天然气驱注采工艺设计及生产过程管理[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徐波;注空气原油氧化升温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管奕婷;英东油田注烃气驱室内实验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8 龚书;吐哈温西三油藏泡沫改善空气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9 王丽阳;锦31块大凌河油层天然气驱可行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10 王玉婷;注空气重力稳定驱替机理与油藏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本文编号:28681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8681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f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