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用卡赢利模式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12-12 22:15
信用卡作为未来电子支付的主要手段,对促进消费,提高支付安全和方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以来,信用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各大银行都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然而我国的信用卡从总体来说还处发展的初期,观念的差异,法律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制度的不成熟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一在国外作为银行重要盈利手段的业务在中国可能面临全面亏损。如何高效管理信用卡的成本和收益,成为各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中国信用卡赢利模式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各种背景资料的介绍,概述了中国信用卡集体所面临的困境。第二部分从信贷理论开始,介绍了信用卡方面的理论。第三部分以世界上信用卡发展最成熟的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信用卡的赢利模式,并分别以MBNA和美国运通为例,具体分析了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赢利模式。第四部分详细分析了国内信用卡在成本和收益各个项目的情况,并以某中等银行和招商银行为例进行了说明。第五部分,总结了前面的内容,并对中国信用卡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04年国际五大信用卡发卡量(a)
MBNA行业平均美国运通图3.3MBNA卡均未清偿余额由图(3.3)可以看出,MBNA卡均未清偿余额是行业平均水平的约1.5倍,0美元,是美国运通公司的3倍多。为了实现以利差为主的赢利模式,信用卡的持卡人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NA从成立之初就将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上,随着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年末,全美四分之三的医生、三分之二的牙医、三分之二的律师和一半的已经持有了MBNA的信用卡,此外,MBNA还是证券、基金和保险行业最行,并与600多家体育联合和850家大学院校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很强的客户是以利差为主收益的基础,依靠这些高端客户,MBNA实现了以利差收益模式。为了拥有优质客户,营销成本就会相应来说比较多,MBNAZO04年的营销成10.8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0%。同时MBNA的人员成本也比较高,达到了4规来说,以利差为主的信用赢利模式对银行的资金要求非常高,信用卡的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J]. 柯颖,王述英.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6)
[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王琼,冯宗宪. 消费经济. 2005(06)
[3]信用卡的获利能力[J]. 林功实,林苞. 特区经济. 2005(08)
[4]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评析[J]. 招商银行总行课题组. 农村金融研究. 2005(08)
[5]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姚先霞. 经济论坛. 2005(12)
[6]我国信用卡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郭婵,罗剑朝. 消费经济. 2005(01)
[7]我国银行卡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罗清和,欧阳仁堂. 金融与经济. 2005(01)
[8]美国发卡机构盈利下滑[J]. 李鲁声,程玲. 中国信用卡. 2003(08)
[9]美国信用卡业的商业模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卢林,张丽. 世界经济研究. 2003(02)
[10]信用卡损益模型的分析[J]. 侯涛. 农村金融研究. 2002(04)
硕士论文
[1]银行卡成本和收益研究[D]. 杨宏伟.南京工业大学 2004
[2]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D]. 张志谦.清华大学 2004
[3]论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D]. 孟苏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3368
【文章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04年国际五大信用卡发卡量(a)
MBNA行业平均美国运通图3.3MBNA卡均未清偿余额由图(3.3)可以看出,MBNA卡均未清偿余额是行业平均水平的约1.5倍,0美元,是美国运通公司的3倍多。为了实现以利差为主的赢利模式,信用卡的持卡人必须具有比较强的经济实NA从成立之初就将市场定位在高端客户上,随着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年末,全美四分之三的医生、三分之二的牙医、三分之二的律师和一半的已经持有了MBNA的信用卡,此外,MBNA还是证券、基金和保险行业最行,并与600多家体育联合和850家大学院校会建立了合作关系。具有很强的客户是以利差为主收益的基础,依靠这些高端客户,MBNA实现了以利差收益模式。为了拥有优质客户,营销成本就会相应来说比较多,MBNAZO04年的营销成10.8亿美元,占总成本的20%。同时MBNA的人员成本也比较高,达到了4规来说,以利差为主的信用赢利模式对银行的资金要求非常高,信用卡的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世界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J]. 柯颖,王述英. 国际金融研究. 2006(06)
[2]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 王琼,冯宗宪. 消费经济. 2005(06)
[3]信用卡的获利能力[J]. 林功实,林苞. 特区经济. 2005(08)
[4]信用卡业务发展现状评析[J]. 招商银行总行课题组. 农村金融研究. 2005(08)
[5]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 姚先霞. 经济论坛. 2005(12)
[6]我国信用卡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郭婵,罗剑朝. 消费经济. 2005(01)
[7]我国银行卡产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 罗清和,欧阳仁堂. 金融与经济. 2005(01)
[8]美国发卡机构盈利下滑[J]. 李鲁声,程玲. 中国信用卡. 2003(08)
[9]美国信用卡业的商业模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卢林,张丽. 世界经济研究. 2003(02)
[10]信用卡损益模型的分析[J]. 侯涛. 农村金融研究. 2002(04)
硕士论文
[1]银行卡成本和收益研究[D]. 杨宏伟.南京工业大学 2004
[2]中国银行信用卡业务分析[D]. 张志谦.清华大学 2004
[3]论消费信用与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D]. 孟苏东.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13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2913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