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综述

发布时间:2015-02-19 22:07

杨爱萍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综述;争

)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不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还要兼顾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 而不是单纯为股东盈利。但是这个概念的问题在于过于宽泛和模糊, 缺乏对社会责任的具体解释。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真正获得发展是从Bowen 1953)将企业社会责任界定为:商人应该按照社会目标和价值, 作出相应的决策, 采取相关行动。

Keith DavisJoseph W. McGuireWilliam C Frederick社会责任是指商人的决策和行动首先要考虑到对整个社会整体系统的影响,考虑到相关者的需求和利益, 而不是局限于狭隘的经济利益和技术利益。

企业不仅有经济和法律义务, 而且还应对社会负有超过这些义务的某些社会责任。与弗雷德里克观点不同的是,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该超越经济和法律的维度, 把对员工、社区、民众等责任纳入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范畴中。

沃顿 (1967) 首次从自愿性视角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对社会责任的投入可能不会带来可以测量的经济回报。所以, 企业应该采取自愿行为来满足利益相关群体的期望。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Friedman 1962)与众多学者持相反的观点, 他强烈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认为企业唯一的责任就是

约翰逊 (Johnson 1971框架与议题》一书中从四个维度阐释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第一,企业除了考虑为股东盈利之外, 还要关注员工、供应商、社区及社会福利。第二、社会责任

Steiner 1997)的批评, 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完全建立在自愿性的原则上,因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行为,是不完整的。 因此, 企业社会责任应该包括自愿性和非自愿性行为两种维度。

斯蒂娜Steiner Blomstrom 1975) 都是弗雷德里克的观点的支持者,他们从社会公益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做了更为具体的诠释述, 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的

, 而没有关注到影响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一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目的是降低社会压力对企业造成的风险

阿克曼和鲍尔(Ackerman & Bauer 1973)首次提出了社会回应的概念。根据二人的观点,企业社会回应应该是主动而非被动行为,企业主或管理者应该主动顾及到对员工、顾客、股东、供应商和社区以及其他狭义和广义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佛雷德里克(Frederick 1978)认为, 企业社会回应是企业和社会研究领域的CSR1

社会回应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反思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企业社会责任也逐渐从理论转向实践。这一时期, 社会回应被认为是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同的概念,但是它没有回答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类型和内容。

年代开始,由于利益相关方理论的出现与发展,学者们将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理论基础。这一阶段, 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重点从企业是否应该履行社会责任转移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责任内容与范畴。

弗里曼(Freeman 1984) 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根据弗里曼的观点, 利益相关者指的是

沃克和马尔(walker & Marr 2001)认为, 利益相关者是一个庞大的概念, 不同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同, 利益相关者的权重也不同。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非常重要, 但并不都同等重要。

艾普斯丁(Epstein 1987)认为,企业责任就是指企业决策的结果对利益相关者产生有利而不是不利的影响, 企业行为的结果是否正当是企业社会责任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艾普斯丁认为社会责任是企业系列行动的结果的体现,而琼斯(Jones 1980)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行为的过程体现。

综上所述,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有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挑战了股东利益至上的古典经济学观点。 日后学界和企业界都意识到如果单纯为了少数股东的利益而牺牲众多利益相关者,最终会导致企业低效率运行甚至消亡。(Clarkson 1995) 二、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内容和范围;三、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企业社会责任被界定为一种新型关系上, 即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Clarkson, 2001)。

Logsdon 的概念,从而将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 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区分开来,为企业社会责任和战略管理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豪普金斯(Hopkins 2009

斯密斯(Smith 2003) 认为虽然会使企业牺牲短期的经济效益, 但是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收益。

Geoffrey P. Lantos 2001)从共享价值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为为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企业也能够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 是一种双赢利益。

战略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通过社会层面、道德层面和环境层面的社会责任行为来创造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系统性举措, 它解释了企业如何将其资源及能力战略性地应用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去, 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 (Mackey & Barney, 2007, McWilliams & Siegel, 2000) 的概念被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 并得到众多学者的一致认可。 罗宾斯企业不仅要对股东的经济利益负责, 还要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实施的非经济行为结果负责。

纵观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演变,我们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动态的演变。归纳起来, 西方学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观点。第一,社会责任的广义观,将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容纳到企业社会责任中。第二,社会责任是有别于法律层面的自愿性行为,也就是非强制性的责任。

参考文献

[1]Sheldon, O. 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M]. London: Sir Isaac Pitman and SonsLtd, 1924.

. New York: Harper& Row

Can Business Afford to Ignore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

[4]McGuire, Joseph. Business and Society [M]. New York: McGraw-Hill, 1963.

[5]Frederick, William. C..“From CSR1 to CSR2” [J].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4 (2)

Homewood,1974.

[6]Friedman, Milt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4.

[7]Johnson, H . Business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Framework and IssuesBelmont. 1971.

[8]Manne HG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M].  Washington: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1972

[9]Steiner, GA. Business and Society

& Blomstrom, R.L., Business and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New York: McGraw-Hill, 1975.

to CSR2[J]. Business and Society, 1994(33).

IL EdwardA stakeholder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87

takeholder Academy of Management

Sustain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17]Smith, N. 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18]Carroll, A. B. & Shabana, K. N. The Business Case for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A Review of Concepts, Research and Practic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vestor preference and Corporate Strategies

[21]Robins, F. The Fut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ian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22]Bhattacharyya, S. A resource-centric perspective on strategic and sustainabl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nitiativ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Competition and Growth, 2010(1)

[23]McWilliams, A & Siegel, 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theory of the Firm Perspectiv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6): 117-127.



本文编号:15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