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盾构隧道运营期渗漏水风险评价与管理

发布时间:2020-08-10 16:56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口增长,我国的轨道交通迎来了飞速的发展,而由于盾构隧道特殊构造特点与复杂的赋存环境,在隧道的运营期内,病害多发。渗漏水病害作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不仅能直接导致地铁电路破坏、列车停运,也是加剧其他类型隧道病害的致险因子,严重威胁隧道的安全运营。因此对运营期内的盾构隧道渗漏水进行风险评价与管理,对保证地铁隧道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隧道渗漏水的致险机理分析,构建渗漏水风险评价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针对渗漏水风险体系复杂、非线性关系的特点,提出基于贝叶斯、Copula理论的运营隧道渗漏水风险空间相依性评价Pair-Copula贝叶斯网络(PCBN)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武汉地铁三号线王宗区间隧道;获取隧道不同空间分布的多个监测点三级指标实测值,确定表征三级指标实测值空间分布规律的最优边缘分布和相关系数,构建并验证PCBN模型,通过计算确定隧道的渗漏水风险状态为基本安全;对三级指标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确定封垫破损及老化率、螺栓失效率是对本隧道渗漏水影响较大的指标,将其作为关键指标,据此可针对性提出降低渗漏水风险的决策建议。王宗区间中渗漏水风险高发的空推段,具有小样本数据和多源信息的特点,提出基于支持向量机(SVM)、DS理论的渗漏水风险评价方法,基于监测数据集利用SVM获取测试集二级风险指标的基本概率分配(BPA),并进行DS融合确定测试集各个监测点的渗漏水风险状态;针对评价结果中渗漏水风险较高的监测点,制定降低渗漏水风险的措施;并将其作为目标监测点加强监测,获取三级指标时间序列监测值,探究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基于SVM、云模型与DS理论的渗漏水风险时间相依性预测方法;同样基于小样本数据,利用SVM进行时间相关性分析,获得三级指标实测值时间演化规律,从而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得到三级指标预测值,并采用云模型解决预测值模糊不确定性,获取三级指标BPA后进行DS融合,预测目标监测点渗漏水风险等级和趋势,确定在控制措施作用下,目标监测点的渗漏水风险随着时间演化不断降低,验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为隧道渗漏水风险管理提供经验。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U457.2
【图文】:

分布情况,云模型,数值特征,云滴


定量论域 1 2, , ,mU x x x,定义iC 为 U 的一个对象的一个值,也同时为 的一个随机的实现,,在云模型中称这种贡献为确定度,并用随机数[56]。 : U [0,1] x U x ( x)为在 上的分布情况用云(Cloud)表示, 由i 个 x个云滴,故 上共有 个云滴。通过期望 ( Ex)、熵 (En )与超熵 ( He)3 个数字特为 个云滴在 这个云上分布情况的期望,熵(不确定性,其大小主要受 本身的随机性与模糊称作云模型中熵( )的熵,即被用于衡量熵(确定性的大小。

平面图,监测区,平面图


图 3- 2 监测区间平面图由于跨江段的渗漏水发生机率较高,故本文的研究范围选自跨江段右线王宗区间设计起点里程右 DK9+696.728 起,向宗关方向延伸 320m 左右,如图 3-2 所示。该区间盾构地铁设计为两条内径为 6.2 m 的双线隧道,左右线的线间距为 14~19 m,隧道埋深 15~42 m。其中 DK9+600 ~DK9+630 和 DK9+840 ~ DK9+920 为纯盾构法施工,长 30m;DK9+630~DK9+840 为矿山法开挖+锚喷初支+管片衬砌的复合施工方法施工,长 210m。为对武汉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的跨江段隧道运营期间的渗漏水病害情况进行评估,以进行更好的风险管理,本研究在该区段设置了 100 个监测点,本文的监测区间平面图如图 3- 2 所示。并获取了 100 组的监测数据,如表 3-2 所示。表 3- 2 王宗区间监测数据监测点指标 监测值1 2 3 … 99 100接缝宽度/mm(V1) 1.92 2.48 2.70 … 3.73 1.20管片错台量/mm(V2) 3.98 4.61 3.28 … 7.24 6.20

设计图,渗漏水,病害,设计图


3.2 PCBN 模型设计1、PCBN模型的贝叶斯网络结构设计PCBN模型设计是构建PCBN模型的重要步骤,其主要作用是模拟渗漏水风险,从而进行渗漏水风险评价与管理。其主要思路是结合专家经验初步确定风险系风险指标间的经验相关关系,通过实测数据对于经验相关关系进行检验,剔除不相关性的经验相关关系,从而在保证风险系统全面性的同时简化风险系统。主要以下几个部分:(1)渗漏水风险系统DAG结构初步构建依据 2.2.2 中识别出的 11 个致险因子作为贝叶斯网络 DAG 图的 11 个节点, 2.2.1 中的渗漏水病害发展机理、专家经验和相关文献资料,确定各个风险指标经验相关关系并用节点间的有向箭头表示,初步构建出渗漏水风险评价的贝叶络结构图如下图 3- 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建彪;熊明清;;某双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分析及治理[J];低温建筑技术;2015年12期

2 陈佑平;;浅谈建筑物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J];智富时代;2016年S1期

3 张力;;双连拱隧道中隔墙渗漏水处理技术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年04期

4 闫培文;;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的施工技术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5 李一泽;祖彦涛;;住宅楼内渗漏水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四川建材;2011年05期

6 严融;;地铁工程结构渗漏水的治理施工技术[J];市政技术;2009年05期

7 张文强,黄新社;深圳宝安南地下过街道渗漏水治理技术浅析[J];隧道建设;2002年01期

8 马兆荣,曹兴恒,何东升;建筑物渗漏水的注浆处理[J];建井技术;1990年06期

9 顾瑞胜;;水池渗漏的处理[J];江苏冶金;1988年04期

10 冯维精;;地下洞库渗漏水处理与施工实例[J];中国建筑防水材料;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奇军;胡骏;;新建住宅小区渗漏水通病治理[A];防水工程与材料《会讯》第3期(总98)[C];2007年

2 胡骏;;建筑工程渗漏水判断与维修[A];防水堵漏材料及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3 杜剑;;深圳某大型楼盘渗漏水技术评估报告[A];渗漏工程治理技术论文集[C];2008年

4 杨俊成;;葛洲坝一号船闸闸室底板结构缝渗漏水处理施工技术[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C];2004年

5 姚春桥;;武汉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渗漏水治理综述[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6 管学敏;;天津部分桥梁渗漏水的调查与分析[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庆五十五周年论文选集(1950~2005)上册[C];2005年

7 许宁;;建筑工程渗漏水原因分析与治理对策[A];防水技术专业委员会换届年会暨防水堵漏工程“系统”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8 何克文;;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结构渗漏水缺陷工程处理技术要求[A];全国第六次防水材料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叶林标;;我国建(构)筑物渗漏水的现状、原因、危害及其防治技术[A];渗漏工程治理技术论文集[C];2008年

10 董红元;陈卫东;;长梁山隧道的帷幕注浆及衬砌渗漏水的整治[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夏雯;楼上渗漏水的责任承担[N];江苏法制报;2011年

2 本报实习记者 朱祝何;千万别小看地铁渗漏水[N];中国质量报;2011年

3 江苏常州全民安律师事务所 吴志强、张强;楼上住户发生渗漏水后如何减少经济赔偿[N];常州日报;2005年

4 龙门石窟研究院 李心坚;龙门石窟路洞渗漏水成因分析[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童彤;北京地铁被爆渗漏水 为地铁建设敲警钟[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朱祝何;防水应从工程源头防起[N];中国质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朱祝何;地铁渗漏:补救不如预防[N];中国质量报;2012年

8 ;建筑领域的科技防水大王[N];中华建筑报;2013年

9 林方;半地下室住宅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渗方法[N];中国建材报;2018年

10 记者 吴苡婷;“数字体检”让特大型隧桥保持“健康”[N];上海科技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汤国璋;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D];中南大学;2005年

2 林春金;运营隧道衬砌渗漏水机理及注浆治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3 石建勋;连拱隧道渗漏水病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叶玉适;水肥耦合管理对稻田生源要素碳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年

5 李亮;稻田土壤遗存磷的赋存形态、微生物酶学转化及活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刘强;大断面临海隧道结构防排水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张翰林;黄浦江上游地区稻田水中溶解性有机氮碳的环境行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文静;盾构隧道运营期渗漏水风险评价与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张向宇;乌鞘岭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整治技术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7年

3 史娥;在役公路隧道堵漏材料试验及渗漏水治理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4 李鑫;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检测及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5 李妍;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埋量、埋深及施肥量对渗漏水养分淋失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6 高劲松;公路隧道渗漏水病害发生机理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7 俞丹萍;不同施肥模式对设施黄瓜地渗漏水氮磷流失、黄瓜品质产量的影响及最优施肥模式的评判[D];浙江大学;2012年

8 田野;水底隧道渗漏水监控智能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岳跃敬;浅埋隧道施工中管线渗漏水对地层变形和破坏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陶运星;昆明至安宁高速公路碧鸡关隧道结构渗漏水的治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7883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7883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b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