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异质性对团队成员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部分图文】:
专业背景异质性、团队任期异质性和年龄异质性对成员客观绩效的主效应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表明创新氛围也是团队异质性与成员客观绩效之间的跨层次中介变量。因此,假设H2c、H2d得到支持。模型M3、模型M3'的分析结果表明,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与成员主观绩效(γ=0.324,p<0.01)之间的关系、创新氛围与成员客观绩效(γ=0.217,p<0.05)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调节效应,因此假设H3a得到支持,且对创新氛围与成员主观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图2、图3显示了在不同的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上创新氛围与成员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随着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由低到高,代表创新氛围和成员客观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由近似平行于横轴(k=0.07,ns)变化为斜率为正(k=0.82,p<0.05)的直线。这表示,领导观点采择水平越高,创新氛围与成员客观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同理,如图3所示,随着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由低到高,代表创新氛围和成员主观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逐变得渐陡峭(k=1.03,p<0.01)。图2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成员客观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图3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成员主观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创新氛围在团队异质性与成员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领导观点采择在创新氛围与成员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大小可能依赖于领导观点采择能力的高低,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M5、模型M5'检验了在调节变量的不同水平上中介效应的大小及显著性。当领导观点采择进入模型
质性、团队任期异质性和年龄异质性对成员客观绩效的主效应由显著变为不显著,表明创新氛围也是团队异质性与成员客观绩效之间的跨层次中介变量。因此,假设H2c、H2d得到支持。模型M3、模型M3'的分析结果表明,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与成员主观绩效(γ=0.324,p<0.01)之间的关系、创新氛围与成员客观绩效(γ=0.217,p<0.05)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调节效应,因此假设H3a得到支持,且对创新氛围与成员主观绩效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显著。图2、图3显示了在不同的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上创新氛围与成员绩效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随着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由低到高,代表创新氛围和成员客观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由近似平行于横轴(k=0.07,ns)变化为斜率为正(k=0.82,p<0.05)的直线。这表示,领导观点采择水平越高,创新氛围与成员客观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同理,如图3所示,随着领导观点采择能力水平由低到高,代表创新氛围和成员主观绩效之间关系的直线逐变得渐陡峭(k=1.03,p<0.01)。图2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成员客观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图3领导观点采择对创新氛围-成员主观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创新氛围在团队异质性与成员绩效之间具有中介作用,领导观点采择在创新氛围与成员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大小可能依赖于领导观点采择能力的高低,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M5、模型M5'检验了在调节变量的不同水平上中介效应的大小及显著性。当领导观点采择进入模型M4、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商如斌,唐征恢,温桂兵;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R&D绩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年04期
2 许庆瑞,赵建;科研项目评价的专家系统[J];科研管理;1991年04期
3 于海波,方俐洛,凌文辁;组织研究中的多层面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4 许庆瑞,郑刚;研究与开发绩效评价:误区分析与趋势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1年06期
5 张运生,曾德明,张利飞;高新技术企业R&D管理控制模式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红宾;;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0年03期
2 朱晓莉;;苏浙沪皖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差异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6期
3 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4 李成刚;吴涛;;技术创新投入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2007年12期
5 赵树宽;汤石雨;孙康慧;;知识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量化模型及应用[J];情报科学;2008年05期
6 樊霞;朱桂龙;;基于DEA的区域创新网络创新效率评价——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5期
7 王西京;张克英;张国瑾;;知识产权风险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8 高楠;;大中型企业R&D投入与创新绩效灰色关联度分析——基于河北省和全国的比较[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6期
9 邬滋;;不同集聚结构下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绩效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年01期
10 何悦;朱桂龙;戴勇;;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软科学;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波;面向产品方案设计的个体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赵淳宇;市场影响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群祥;质量管理实践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创新心智模式的中介效应[D];浙江大学;2012年
4 陶颜;金融服务模块化创新:过程机理与创新绩效[D];浙江大学;2011年
5 吴月瑞;企业合法化战略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万青;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员工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7 卫汉华;产品创新度、决策取向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志远;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王晓珍;科技经费配置对市场创新绩效影响测度及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10 任爱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智;河北省科技创新系统创新绩效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王敏敏;组织学习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1年
3 余志杨;政府支持行为对中小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服务性中介机构的作用[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郑林英;网络位置、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凯广;知识共享、交互记忆系统与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门亚珍;创新团队中信任、冲突对绩效的影响: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王晓丽;员工目标取向与创新绩效:组织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李贞;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整合、吸收能力及关系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伟卫;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我国区域专利创新绩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闵雪;基于过程的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36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43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