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大数据时代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指导

发布时间:2020-11-13 12:27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管理科学专业国家标准进行概要介绍和解读。通过分析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大数据时代下管理科学专业人才需具备的能力素质,在国标指导下提出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最后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按照国家标准,设计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学制学位、培养规格、培养特色和课程体系,为我国高校管理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管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概述和基本要求
    (一) 管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概述
    (二) 管理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大数据时代财经类高校管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一) 财经类院校管理科学专业的特点
    (二) 大数据时代管理科学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1. 系统化和定量化思维。
        2. 数据管理及分析能力。
        3. 实践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大数据时代下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培养目标
四、大数据时代下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 培养目标
    (二) 学制与学位
    (三) 培养规格
    (四) 培养特色
    (五) 课程体系
        1. 学校通修课程。
        2. 大类学科课程。
        3. 专业发展课程。
        4. 开放选修课程。
        5. 实践及创新创业类课程。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苗敬毅;李婷;李娟;;财经类本科院校管理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06期

2 张荣;刘斌;王文亮;李秀丽;;基于改进的SWOT的管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2期

3 钟映竑;何斌;;关于管理科学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4 莫降涛;胡峰;兰继斌;韦增欣;;新形势下管理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5 朱海霞;管理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桥兴;何丽红;陈士成;;文科类本科生运筹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探讨[J];甘肃科技纵横;2015年06期

2 刘玉莲;;针对本科生如何学好管理科学专业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5年01期

3 李中才;李莉鸿;;管理科学专业建设的实践与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08期

4 张敏;;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再思考[J];消费导刊;2009年19期

5 吕研;;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发展概况[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6 刘春霞;;信息时代管理科学专业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7 汪利祥;;管理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年07期

8 王周火;李坚;黎昀;;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8年06期

9 王周火;谢恒;;地方高校管理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08年06期

10 莫降涛;胡峰;兰继斌;韦增欣;;新形势下管理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曹桂彬;刘艳莉;;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06年02期

2 盛大申;;当前高校特色学科建设与专门人才培养探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朱海霞;管理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4期

4 韩玉志;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取向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11期

5 林孝贵;管理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J];高教论坛;2002年05期

6 陈冬,李敏强;引入SUR方法的基于层次分析模型的基准分析在供应链系统优化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7 文建新;;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敏;;就业质量导向的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年04期

2 姜传松;宋彩萍;;中国财经类院校国际化办学现状、问题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2期

3 陈慧;;高等财经类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模式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8期

4 杨虹;;地方财经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王建刚,李超;财经类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6 郑丽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财经类院校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7 蓝骁;;财经类院校商品学课程交互式教学方法初探[J];文教资料;2014年15期

8 朱丽娜;张作昌;;地方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7期

9 邢雅楠;;非财经类院校对研究生理财观念及能力的影响——基于天津市的调查[J];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34期

10 赵洁;;财经类院校《概率论》课程中的案例教学法[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7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景亚萍;地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与培养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王忠政;信息技术与地方财政类院校本科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魏璐瑶;财经类院校专业硕士导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路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2 王慧敏;“双一流”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科品牌建设路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年

3 张晓东;财经类院校MBA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芳媛;财经类院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2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2882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