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程管理论文 >

便携式NTP测试仪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17-04-21 06:38

  本文关键词:便携式NTP测试仪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国防、经济、工业、通信、电力等各个领域对时间的精度、准确度要求越来越高,网络授时已成为时间传递的重要手段。其中,网络时间服务器在网络授时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新生产的NTP时间服务器必须用NTP测试仪经过严格测试、标定后才能投放市场。此外,一般NTP服务器需要长时间的工作,一些因素可能会造成服务器的性能指标降低,影响其授时精度,从而需要NTP测试仪对服务器进行定期检测。传统的NTP测试仪体积大、功耗高、不利于携带,为了能够满足电力、电信、军事演习等野外作业环境。所以,需要开发一款便携式NTP测试仪,使其能够方便携带、运行稳定、适用各种环境,同时能对NTP时间服务器的授时准确度进行有效的检测。本文提出了ARM+FPGA组合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主要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FPGA为协处理器,包含GPS/BDS授时模块、网络控制器模块、RS232串口、LCD触摸屏等外设,利用嵌入式技术,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进行系统开发。解决了异构处理器间数据的高速并行通信、高精度本地钟在硬件中的实现、NTP时间戳的精确记录、网络通信、人机交互等多项难点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NTP时间服务器授时原理,重点介绍NTP协议、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模型,以及开发过程中一些相关技术。(2)介绍便携式NTP测试仪的硬件设计方案,详细阐述ARM、FPGA对各项事务的分工处理、异构处理器间的数据通信,并完成了原理图和PCB板的设计、硬件电路调试等工作。(3)介绍便携式NTP测试仪的软件设计方案,重点介绍了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本地时钟模块、网络任务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等系统软件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完成了系统软件各任务模块的开发、调试工作。(4)设计了相关的实验对便携式NTP测试仪的性能指标进行对比测试,利用现有的Time-Acc007时间综合测试仪与本系统进行性能的对比测试,并最终得到本系统的性能指标优于2μs的测量精度。
【关键词】:便携式 NTP测试仪 ARM FPGA GPS/BD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B939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3
  • 1 绪论13-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7
  • 1.3 研究内容17
  • 1.4 论文结构安排17-19
  • 2 NTP概述及相关技术19-27
  • 2.1 NTP协议介绍19-23
  • 2.1.1 NTP授时原理20-21
  • 2.1.2 NTP工作模式21
  • 2.1.3 NTP报文格式21-23
  • 2.2 时间源介绍23-24
  • 2.3 μC/OS-II操作系统介绍24-25
  • 2.4 本章小结25-27
  • 3 系统总体设计27-31
  • 3.1 系统需求分析27-28
  • 3.1.1 功能需求27-28
  • 3.1.2 性能需求28
  • 3.2 系统设计方案28-29
  • 3.3 系统工作原理29-31
  • 4 系统硬件设计31-53
  • 4.1 板级系统31-32
  • 4.2 芯片级系统32-33
  • 4.3 系统单元器件模块选取33-50
  • 4.3.1 CPU最小系统33-39
  • 4.3.2 本地钟39-42
  • 4.3.3 时钟源42-44
  • 4.3.4 网络单元44-47
  • 4.3.5 存储器单元47-48
  • 4.3.6 人机交互单元48-50
  • 4.4 PCB板50-51
  • 4.5 本章小结51-53
  • 5 系统软件设计53-69
  • 5.1 μC/OS-II操作系统53-57
  • 5.1.1 μC/OS-II移植53-55
  • 5.1.2 任务间通信55-57
  • 5.2 系统软件结构57-67
  • 5.2.1 人机交互模块59-60
  • 5.2.2 本地时钟模块60-63
  • 5.2.3 网络任务模块63-65
  • 5.2.4 数据处理模块65-67
  • 5.3 本章小结67-69
  • 6 实验测试69-75
  • 6.1 测试设备69
  • 6.2 测试环境69
  • 6.3 测试方法69-70
  • 6.4 数据处理方法70
  • 6.5 实验结果70-73
  • 6.5.1 比对实验一70-72
  • 6.5.2 比对实验二72-73
  • 6.6 实验结论73-75
  • 7 总结与展望75-77
  • 7.1 总结75
  • 7.2 展望75-77
  • 参考文献77-79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杨先杰;;NTP协议的研究与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1年06期

2 雷利利;蔡忆昔;王攀;韩文赫;张琳;;NTP技术对柴油机颗粒物组分及热重特性的影响[J];内燃机学报;2013年02期

3 郑华;;电力系统内基于NTP协议的对时网络异常情况处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4年03期

4 韩文赫;蔡忆昔;李小华;王军;王静;李康华;韦星;;柴油机PM在NTP作用下碳结构演变的拉曼光谱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8期

5 蔡忆昔;张乐夫;冉冬立;王军;庄凤芝;;温度对NTP喷射系统处理柴油机模拟排气的影响[J];内燃机工程;2011年04期

6 陈波;吴宇煌;杨学昌;李俊华;;NTP提升NSR催化剂储存性能的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8年10期

7 鹿院卫;王丁会;马重芳;;NTP电极结构对光催化去除室内HCHO的影响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6期

8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刚;多项式NTP曲线的逼近和插值[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明;便携式NTP测试仪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6年

2 赵龙;基于NTP协议的网络授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3 毛瀛洲;NTP网络授时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便携式NTP测试仪设计与实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319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8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