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广州市越秀区内涝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6 17:13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越秀区内涝治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水资源管理 内涝治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极端天气频发,许多城市屡遭强暴雨袭扰,引发严重内涝: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人员伤亡……,这样的内涝现象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天气后的普遍状态,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损失,更甚的是使群众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如何科学、有效地治水已成为各级政府愈发重视的民生工作。论文以广州市近5年来发生的城区内涝和水浸事故为着眼点,特别是以广州市中心城区越秀区的历史、现状水系;水系统规划;雨水、污水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文献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探讨了城市内涝发生的各种因素,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科学发展因素等,发现了政府公共管理的各种问题,如“重地上、轻地下”;“重外洪、轻内涝”;“重建设、轻管理”的认识问题;缺乏长远性规划;管理机制不顺;排水设施维护管养手段极其落后等等问题。论文通过分析和研究,从“当前”、“近期”、“远期”三个时期提出了治水工作方向和目标,从政府管理角度提出了思想观念、规章制度、规划调控、标准体系、创新方法、管理维护、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等方面解决内涝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今后的治水工作中的职能作科学的定位,改变以往政府在治水工作中主要以设施的维护管养、修建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做法,提出政府在治水工作中的新角色、新定位:协调好土地利用和城市内涝的关系,重视城市规划和设计在解决城市内涝的作用,引导建设完整、系统的排水、防涝、防洪生态文明体系,积极推进越秀区东濠涌流域深层隧道排水系统和现有浅层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水环境和内涝治理问题。论文参考国外先进的治水新理念和方法,如美国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澳大利亚水敏型城市排水系统的多重设计标准等,从社会组织和公共参与角度提出了“可持续排水系统”和绿色基础设施等雨水资源利用系统。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管理 内涝治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2;P426.61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意义11-12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12
  • 1.3 国内外关于城市内涝及其治理的研究12-16
  • 1.3.1 关于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12
  • 1.3.2 关于广州市内涝成因的研究12-13
  • 1.3.3 关于广州市内涝治理和防灾对策的研究13-15
  • 1.3.4 关于国外水资源管理和治水理念的研究15
  • 1.3.5 研究现状评述15-16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16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
  • 1.4.3 研究范围16
  • 1.5 本章小结16-18
  • 第二章 广州市越秀区内涝基本情况和成因分析18-36
  • 2.1 广州市越秀区基本概况18
  • 2.2 近5年广州市越秀区内涝情况18-22
  • 2.3 导致广州市越秀区内涝的自然环境因素22-26
  • 2.3.1 地势低洼的三江交汇地理位置22-23
  • 2.3.2 常年受台风侵袭的亚热带气候23-24
  • 2.3.3 河渠脉络变迁和河道缩窄24-26
  • 2.4 导致广州市越秀区内涝的人为因素26-35
  • 2.4.1 城市过度和无序发展26-27
  • 2.4.2 未重视排水设施和河道蓝线等专项规划27-28
  • 2.4.3 排水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的快速发展28-30
  • 2.4.4 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层级化和区域化割裂30-31
  • 2.4.5 排水管理手段单一31-33
  • 2.4.6 应急抢险机制不健全33-34
  • 2.4.7 水资源利用等自然学科发展落后34-35
  • 2.5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广州市越秀区内涝预防和治水对策36-54
  • 3.1 国内外城市内涝防治经验借鉴36-39
  • 3.1.1 国内城市的治水经验36-37
  • 3.1.2 国外城市内涝防治措施借鉴37-39
  • 3.2 新形势下转变内涝防治策略39-48
  • 3.2.1 各时期的具体治水措施40-43
  • 3.2.2 协调战略总体规划与城市排水设施规划的关系43-44
  • 3.2.3 理顺政府管理职能和树立大排水系统的观念44-45
  • 3.2.4 构建信息平台和健全预警机制45-46
  • 3.2.5 建设深层隧道和浅层管道相结合的排水系统46-48
  • 3.3 构建生态、可持续的排水体系48-53
  • 3.3.1 推广“可持续排水系统”在社区的广泛应用49-51
  • 3.3.2 建立多功能公共排水系统51-52
  • 3.3.3 倡导全社会建设生态文明52-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总结和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致谢58-59
  • 附件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士鹏;基于GIS的山洪灾情评估方法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2 张维;欧阳里程;;广州城市内涝成因及防治对策[J];广东气象;2011年03期

3 李媛;;关于广州市“水淹车库”的分析[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年04期

4 王淑梅;王宝贞;曹向东;金文标;贾丽娜;;对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7年12期

5 李俊奇,车伍,池莲,刘松;住区低势绿地设计的关键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给水排水;2004年09期

6 李志鹏;;基于广州市内涝情况的分析研究[J];科技信息;2012年34期

7 李湘洲;;城市雨水利用与透水砖的发展前景[J];砖瓦世界;2012年02期

8 黄常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探讨[J];水利科技;2009年04期

9 翁毅;朱z,

本文编号:1099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099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d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