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三方协商机制:迈向合作型劳动关系——基于浙江省杭州市的实践

发布时间:2018-03-21 19:13

  本文选题:劳动关系 切入点:三方机制 出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三方协商机制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协调劳资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国际劳工组织倡导并积极推行的制度安排。三方协商机制的缘起是市场化进程中凸显的劳资矛盾,三方协商机制在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劳动关系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变革,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关系管理模式正从政府主导走向政府与社会伙伴的社会对话与合作治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的三方协商机制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Abstract]:The tripartit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western developed market economy countries to coordinate their labor relations. It is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advocated and actively implemen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The origin of the tripartit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is the labor and capital contradiction highlighted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ipartit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marks an important change in the field of public management of labor relations in China. This means that the mode of labor relations management in China is moving from the government leading to the social dialogue and cooperative governa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social partner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the tripartite negotiation mechanis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特色学科争创一流计划’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11zy023)
【分类号】:F249.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乔健;;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李杏果;;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J];人文杂志;2010年06期

3 李丽林;袁青川;;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现状与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湘国;;我国调整劳资关系的三方协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吕楠;;对英国集体谈判制度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3 孟艳;郑素娟;;英国新模范工会述评[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4期

4 高健;;被遗忘了的“马厩里”的基督——从班扬作品的命运看英国保守主义文化传统[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5 杨文伟;吴忠民;;劳资矛盾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劳资矛盾问题研究述评[J];东岳论丛;2012年04期

6 林海;;农民工工会和结社自由[J];法治研究;2009年04期

7 吕楠;;对英国集体谈判制度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姜颖;;论工会在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吴建平;;转型时期中国工会研究方法评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吕楠;;对英国集体谈判制度形成过程的历史考察[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斌峰;劳动者法律人格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3 张姝;社会保障权论[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华锋;英国工党与工会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李媛媛;英国工党地方性组织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罗宁;中国转型期劳资关系冲突与合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赵洪山;我国劳动者报酬份额变动趋势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楠;国有企业工会行动的逻辑[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鹏华;基于社会保险视角下的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廖婧;中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郭婷婷;论盛极而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80-1900)[D];南京大学;2011年

5 徐聪颖;论强盛巅峰时期的英国劳资关系(1850-1880)[D];南京大学;2011年

6 奚慧玲;英国工党主流意识形态影响下的福利政策[D];南京大学;2011年

7 邱二强;工联主义视阈下的英国工会[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艾海燕;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朱本霞;民国时期工会法律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林小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政府角色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乔健;;中国特色的三方协调机制:走向三方协商与社会对话的第一步[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李杏果;;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秩序的形成路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常凯,李琪;论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4 汪洋;;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现状、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44期

5 袁东生;;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李亚娟;杨云霞;;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6期

7 ;2009年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J];中国工运;2010年05期

8 栾爽;;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政府责任[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陕峡;邱晓霞;;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法律思考[J];理论导刊;2006年03期

2 姜颖;;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工会博览;2006年05期

3 赵祖平;;我国的弹性就业与劳动关系三方机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方配礼;;论我国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立法与实践[J];企业家天地;2008年07期

5 刘焱白;;论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之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6 李向民;邱立成;;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劳资关系相互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04期

7 陈兰通;;推动三方机制建设 共克时艰渡难关——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兰通在2009年全国雇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录)[J];上海企业;2009年09期

8 杨首妹;;论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完善——以三方机制作用为视角[J];百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刘丽敏;支晓利;张锡鹏;;构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理性思考[J];河北企业;2006年08期

10 黄燕东;;破解中小企业劳资关系中的难题——充分发挥基层“三方”机制的协调作用[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明贵栋邋杨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意义重大[N];中国工业报;2008年

2 记者 武强;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情况调研组来格调研[N];格尔木日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 司马一民;吹面不寒杨柳风[N];杭州日报;2008年

4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经济危机不是漠视劳动者人权的理由[N];南方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元友;全国企联要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N];中国企业报;2005年

6 记者 孙鹏;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N];长春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冯勋;省考核组检查我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工作[N];安康日报;2007年

8 ;三方机制是经济民主化产物[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方承;“家”和万事兴[N];福建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伟 本报通讯员 殷同喜 刘业林;应对挑战 危中寻机[N];工人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守定;劳动法上三方机制法律解释[D];中南大学;2012年

2 吴福常;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重构[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3 杜小燕;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转型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4 陈华;“相对弱资本”和“绝对弱劳动”格局下的浙江劳动保障[D];浙江大学;2007年

5 冯翠玲;加强三方机制在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的建设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邹郁卓;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探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铮;论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完善[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周海娟;《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海南大学;2010年

9 刘睿君;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视角的三方协调机制分析[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周中瑞;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的不足及其完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45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645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2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