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伦理管理:基本内涵的界定、现状与展望
本文选题:生命伦理管理 切入点:生命伦理政策 出处:《理论月刊》2014年03期
【摘要】: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生命伦理管理问题日愈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与高度复杂性的特征。生命伦理管理不仅要求对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行必要的规制,更指向由于知识的发展与传播、人们对于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在内的人权的认知的深化而引发的对既往与当下社会现象及社会政策的重新思考,以及公权力与社会对此类问题应该和必须作出的回应。通过对生命伦理管理的基本内涵的界定及其发展现状的考量,探究生命伦理管理的现实诉求及本质特征,展望公共管理视阈下的生命伦理管理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the issue of bioethics manage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ncertain and complex. The management of bioethics not only requires the necessary reg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also points to the rethinking of past and present social phenomena and social policies caused by the deepening cognition of human rights, including the right to life, the right to health and the right to body,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public power and society should and must respond to this kind of problem. Through the definition of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bioethics management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stat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listic demands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bioethics management. Look forward to the path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ioethics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070) 江苏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开放基金项目:服务理念下的民意表达机制研究
【分类号】:B82-05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2 刘怀光;李琳;;流行文化影响青少年主体性人格的道德后果[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杨建;;建筑企业员工培训的误区与对策探讨[J];安徽建筑;2008年03期
4 向俊杰;姜世伟;王俊涛;;农民生态与经济需求关系的实证考察——以贵州省H乡和C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薛伟贤,冯宗宪,陈爱娟;企业家激励约束的障碍、因素与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方双虎;;威廉·詹姆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刘小年;国家、社会和法律的人性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张宏国;;白谎语言策略的顺应性解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张宏国;;大学英语教师需求层次的调查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欣;龙双;;从宝黛爱情看林黛玉的自我实现及自我毁灭[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渐;谭曦;吴朝阳;张杰;张靖;孔军辉;;大学生学校归属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于凤花;李明;;人本主义关于孤独感的理论探讨[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吴克明;;网络文化的政治哲学审视[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4 贾艳飞;孔令龙;;城市社区生活廊道构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陈妍;;基于农民行为心理的村庄规划设计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韩跃红;;初议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方向——来自生命伦理学的启示[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鲁琴;;关于人兽嵌合体技术的伦理审视[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郑国铎;;对马斯洛学生主体性思想及其活动论的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陈坚;连榕;;心理健康标准三维层次模型探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初春华;党的群众工作心理层面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吕海霞;人性化设计理念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琴;基于消费心理诉求的品牌服装“女性化”倾向设计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文斌;体验性儿童玩具设计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晓玲;中西“离家”童话的一项认知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付晖;保健型园林营造探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宋阳阳;辅助生殖技术之伦理反思[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吴春茜;人性的守候[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琳;浙江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意愿分析[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宁;;社会转型期的制度伦理探析——从利益的角度考察[J];理论学刊;2010年03期
2 谢建芬;朱美宁;;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制度伦理论析[J];求索;2011年02期
3 张璐;;从人性的角度认识公共问题的增生与治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10期
4 雷恒军;;传统·理性·制度创新[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杨清荣;;从制度与伦理的互动看当前中国的制度创新[J];道德与文明;2010年01期
6 汪肖良;制度创新与道德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05期
7 杜跃平,王林雪;以制度创新推进企业经营行为道德选择的思考[J];人文杂志;2001年05期
8 陆桂芹,叶秋霞;制度创新与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9 杨清荣;;制度伦理的社会实践维度[J];哲学动态;2008年11期
10 孙志;;道德生成、运行机理的制度经济学视角[J];财政监督;2006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清荣;;制度伦理与中国实际[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齐晓艳 作者单位:铁岭市委党校;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铁岭日报;2007年
2 苏州大学 陈忠;制度创新:社会团结、社会责任的伦理构建[N];苏州日报;2009年
3 ;伦理学:在于创造幸福本身[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段钢;城市文化伦理建设的基本方向[N];衡水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东昌;论我国转型期的经济伦理问题及其对制度创新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辰旭;道德失范的制度层面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冉小平;社会契约与制度正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92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69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