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与居住区分割:城市公共管理的新挑战
本文选题:居住区分割 + 群分效应 ; 参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摘要】:基于上海市居民调查的微观数据,本文发现在户籍身份差异这一维度上,空间上的居住区分割已经出现。并且,非户籍家庭的居住条件明显更差,对小区的评价更低,更少在小区内进行互动,对邻居的信任感更低。城市公共管理政策应尽早重视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居住区分割现象,避免与户籍身份相关的收入、公共服务等差距在空间上定型,并产生群体效应,危害城市的和谐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microcosmic data of Shanghai residents survey,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spatial division of residential areas has already appeared in the dimension of the difference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Moreover,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non-household families are obviously worse,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mmunity is lower, the interaction is less in the community, and the trust to the neighbors is lower. The urban public management polic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residential district divis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void the gap of income and public service related to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tatus, and produce group effect, harm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二元经济转型研究”(项目批准号:11AZD0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兼顾效率与公平的中国城镇化:动力机制、发展路径与政策调整”(项目批准号:71133004)的资助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工作室”和西方经济学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B1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C91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贯平;劳动力市场分割文献述评[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唐茂华;工资差异、城市生活能力与劳动力转移——一个基于中国背景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5年04期
3 魏立华;闫小培;;1949-1987年(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的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4 黎云;李郇;;我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规划;2006年10期
5 李志刚;薛德升;魏立华;;欧美城市居住混居的理论、实践与启示[J];城市规划;2007年02期
6 熊盛文;史忠良;;建立我国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研究[J];当代财经;2006年01期
7 唐茂华;对我国“两栖”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理论解释[J];调研世界;2005年10期
8 孟星;分工与城市化:一种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及其现实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9 巨文辉;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方向及其特点[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魏立华;丛艳国;;“自利性”户籍制度对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影响机制分析[J];规划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郭其友;;居民劳动要素供给行为变迁的制度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叶建亮;;歧视性公共产品分配政策与城市人口控制——对户籍制度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农村的证据[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刘飞勇;;城市化过程中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赵红军;谢识予;;二元结构和经济转轨双重条件下的工业化与城市化[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8 孙昊;;低收入流动人口居住空间结构分布特征——以北京市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2 刘秀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徐林清;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熊吉峰;转轨期我国小农经济改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6 黄映晖;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黎煦;中国劳动力市场变迁的产权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莉;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朱斌;统筹城乡发展制度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东方;城乡统筹就业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浩;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征用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韩光远;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4 李红霞;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杨观来;城市化与第三业互动发展关系分析——以珠江三角洲为例[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马腾;中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建构与实施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安睿;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8 周茂平;赣南城镇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汤琼峰;人力资本流动与区域增长失衡——以中国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 刘云旺;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轶军;郑思齐;龙奋杰;;城市公共服务的价值估计、受益者分析和融资模式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2 李志刚,吴缚龙,卢汉龙;当代我国大都市的社会空间分异——对上海三个社区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3 魏立华,闫小培;“城中村”:存续前提下的转型——兼论“城中村”改造的可行性模式[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4 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5 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6 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1989年04期
7 顾朝林,王法辉,刘贵利;北京城市社会区分析[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8 李志刚;吴缚龙;;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9 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10 周春山,陈素素,罗彦;广州市建成区住房空间结构及其成因[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897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1897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