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保护
本文选题:网络反腐 + 隐私权 ; 参考:《法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网络反腐现象勃然兴起。网络反腐提供了便捷的民意表达渠道,有效地加强了群众对政府公共管理行为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个人行为的监督,但同时也增大了对个人权益特别是隐私权的侵害几率。如何规范网络反腐,控制网络举报的副作用,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平衡,是我国法治建设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在网络反腐中,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的关键,在于依法明确各项权利行使的边界。公共利益是隐私权行使的边界。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的隐私权,法律应予适当克减,并根据不同主体的特殊性,确定不同的保护力度,从而真正实现有效反腐与对隐私权的相应保护。
[Abstract]: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phenomenon of network anti-corruption sprang up.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provides convenient public opinion expression channel, effectively strengthens the masses to the govern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and the state organ staff individual behavior supervision, but also increases to the pers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especially the privacy infringement probability. How to regulat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control the side effects of network reporting, and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interests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a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ule of law in China. In the network anti-corruption, the key to realize the balance of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is to make clear the boundary of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s according to law. Public interest is the boundary of privacy. To the privacy right which involves the vital public interest, the law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derogated, and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different subjects,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protection strength, thus truly realize the effective anti-corrup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to the privacy righ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侃;;浅议对举报人保护的体制缺陷与对策[J];大家;2012年10期
2 申雨霏;;从对政府官员的人肉搜索看公民行使网络监督权与隐私权的冲突[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3 王欢;金圣春;;论我国举报人权利的立法保护——贡献、局限与构想[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杨福忠;;公民网络匿名表达权之宪法保护——兼论网络实名制的正当性[J];法商研究;2012年05期
5 时伟;;规范网络反腐,创新倡廉渠道[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陈雷雷;;论当前中国的腐败问题与制度反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1期
7 姜士伟;;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公共事务[J];理论探讨;2007年05期
8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J];中国法学;2009年04期
9 张新宝;;我国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发展[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张星;;网络反腐走向何方?[J];新产经;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权;;论共同隐私的民法保护[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2 王凤民;;性骚扰相关法律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徐凌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李旭明;;我国公共视频监控与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分析与立法建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5 李凤伟;李志珍;;网络空间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民法保护[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王凤民;知情权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王泽鉴;;人格权的具体化及其保护范围·隐私权篇(下)[J];比较法研究;2009年02期
8 贾红英;;电子邮件隐私权的法律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10期
9 傅强;刘宇航;;公共场所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以公共场所摄像头的管理为视角[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邓仲华;朱秀芹;;云计算环境下的隐私权保护初探[J];图书与情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邓志;;政府信息公开与反公开的冲突及其消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路洋;;网络寻人是网络民主还是网络暴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朱慧芬;汤啸天;陈冬沪;夏春琴;王健;金黎钢;管丽娟;;公共场所监控图像采集利用与隐私权保护研究报告[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4 肖登辉;;行政法视野中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兼论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信息公开法的关系[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程璇;舒永珍;;医疗行为中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及解决途径[A];2007年浙江省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朱晓勤;;交强险与商业险竞合诉讼问题研究——以利益衡量为视角[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7 游春;;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客户信息保护与共享、交叉利用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生;国家非公开行使权力的法治[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孙雯波;传染病及其防控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3 齐晓霞;药害事故防范与救济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化冰;互联网内容规制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廖丹;作为基本权利的居住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潘牧天;民事诉权滥用的侵权责任[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齐恩平;业主权的释义与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王健;基于隐私保护的数据挖掘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9 吴亮;物联网技术服务采纳与个人隐私信息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丁俊峰;合同视角下股东知情权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姚春;论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基础[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孙拉萨;网络空间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平衡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立元;信用卡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黄威赞;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旭;网络舆论的伦理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朱峰;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丁丽雪;域外金融信息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林雪娇;侦讯程序中的人权保障[D];湘潭大学;2010年
9 潘娴;网络暴力现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高麟;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客观要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旺生;论法律利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胡泳;;人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J];读书;2006年01期
3 石佳友;;当代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应对——“侵权法改革国际论坛”综述[J];法律适用;2008年08期
4 杜承铭;论作为法学范畴的自由[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5 江国华;;我国公民非典型参与及其文化隐喻——以个案为研究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2期
6 徐爱国;;侵权法的历史散论[J];法学;2006年01期
7 赖彩明;赖德亮;;加强公民举报权的制度保障[J];法学;2006年07期
8 廖哲韬;;论权利的实现[J];河北法学;2009年03期
9 刘谦;;从“天价香烟”事件看网络舆论监督[J];华章;2009年07期
10 郭晓果;;我国反腐败法律体系现状和缺陷[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梅娟;李琴;;网络反腐的现状及发展探析[J];理论观察;2009年06期
2 卢琰华;;关于网络反腐的若干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3 李尚旗;;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3期
4 胡庆亮;;网络反腐的动因、争议与治理[J];理论导刊;2010年02期
5 袁雪娣;秦英华;;拓宽反腐倡廉渠道 促进民间网络反腐良性发展[J];理论导报;2010年01期
6 李永洪;;新时期增强我国网络反腐实效的对策探析[J];兰州学刊;2010年01期
7 吴玉英;;新形势下加强网络反腐的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胡志远;汪启和;;论民间网络反腐及其疏导[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周育平;;论“网络反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闫东伟;;政府官员如何应对网络反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世纪桥;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双桥;王延永;;加强网络反腐建设相关问题研究[A];教育系统廉政探索(第四卷)[C];2012年
2 王静;刘邦凡;王娟;詹国辉;;“网络反腐热”背后的思考[A];中国公共管理论丛2013年第1辑[C];2013年
3 陈日辉;;困境与突围:网络反腐的法治路径与制度建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4 邹旭怡;;政治安全视野下网络反腐的意义和限度[A];第六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张勇;;网络反腐的刑事法治路径与司法衔接模式[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冬梅 俞嘉骏;网络反腐:渐行渐强的监督力量[N];组织人事报;2009年
2 晋煤党校 翟拴正;浅析网络反腐[N];山西党校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周福志;网络反腐需要制度与法律规范[N];团结报;2010年
4 王君超;让网络反腐之路越走越宽[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建芹;网络反腐:制度化反腐的机遇和挑战[N];检察日报;2012年
6 白靖利;网络反腐 从“民意分量”走向“制度力量”[N];西部法制报;2012年
7 记者 黄冠;“网络反腐”倒逼干部清正[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8 杨月辉;大数据时代网络反腐新特点[N];学习时报;2012年
9 傅达林;网络反腐须告别偶然性步入规范化[N];法制日报;2012年
10 南方问政记者 戎飞腾;网络反腐贵在迅速[N];南方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中国网络反腐的兴起及其引导[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若裴;中国网络反腐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谭超;网络反腐的制度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4 卢文忠;我国网络反腐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灿;网络反腐的伦理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6 韩健伟;我国网络反腐问题及政府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赵扬;中国特色网络反腐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8 王勇;善治视角下的我国网络反腐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甜;网络反腐视角下的廉政建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金丹;网络反腐模式:案例与阐释[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086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008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