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

中国互联网的功能扩展现象:肇因、评价及其政府应对——基于政治系统论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31 18:49
【摘要】:基于近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热点事件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出现的功能扩展现象,即现实中互联网逐步替代现有制度化通道,充当系统成员诉求输送通道的政治现象;基于政治系统论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解析了现有制度化诉求输送通道的功能不足与失调是制度驱动因素,即互联网利益表达的可能性与便利性是其技术因素,网络议题的广泛多元性则是其内容因素,而其根源性因素是中国政治系统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的失衡;论述了中国互联网功能扩展现象的利弊,即互联网的功能扩展虽有其利好,但却造成了现有制度资源的闲置,增加了政府行政成本,更可能强化民众对现有制度的不信任;提出了中国互联网功能扩展现象的政府应对策略,即矫正并更新现有制度,同时采取"收购吞并"互联网作为政治系统一种新的诉求输送通道。
[Abstract]:Based on the recent Internet hotspot events in China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tern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on of functional expansion in China's Internet, that is, the Internet is gradually replacing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ized channels in rea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is phenomenon based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ory,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lack of function and imbalance of the existing institutionalized channel are the driving factors of the system. That is, the possibility and convenience of Internet interest expression is its technical factor, the wide diversity of Internet issues is its content factor, and its root factor i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ystem supply and system demand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henomenon of Internet function expansion in China, that is, the function expansion of the Internet has its advantages, but it has caused the idle resources of the existing system, increased the administrative cost of the government, and may strengthen the people's distrust of the existing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overnment's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expansion of Internet function in China, that is, to correct and update the existing system, and to adopt the "acquisition and annexation" Internet as a new channel for the political system to pursue its demand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分类号】:D630;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J];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修成;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姚望;;当代中国利益表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1期

2 陈幼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毕可志;利益平衡机制的行政法表达[D];吉林大学;2006年

2 廖艺萍;中国共产党利益代表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刘务勇;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经济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丽梅;论现阶段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D];中南大学;2004年

2 师青伟;中国农民阶层分化及其对乡村政治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5年

3 王经洲;当代中国弱势群体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利益表达渠道与利益采纳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4 孟娜;搭建政府与弱势群体对话平台的思考[D];吉林大学;2006年

5 张光辉;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政治沟通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薛维娜;社会转型期各群体利益表达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红卫;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党的利益整合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姚望;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吴鹏雁;黑龙江省社会团体利益表达渠道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刘伟;虚拟社区伦理道德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小银;论互联网络的政治负荷性[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茅亚萍;浅析网络的匿名传播[J];当代传播;2003年06期

3 吴麟;;新闻媒体、公共决策与“协商民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王学军;中国信访体制的功能、问题和改革思路[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5 张友直,李世源;“依法治访”与我国信访制度的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6 陈庆云;信访改革取向与制度创新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5年06期

7 刘海龙;沉默的螺旋是否会在互联网上消失[J];国际新闻界;2001年05期

8 文新良;;网络舆论与公共决策[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9 丁建军;网络民意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10 童星,罗军;网络社会:一种新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方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续蕾;;浅析公务员与信息素养[J];电子商务;2011年09期

2 黄菲;;中美电子政务发展之比较[J];华夏星火;2005年02期

3 张静君;;中国政府网站点评[J];新经济;2002年08期

4 ;中国电子政务十大猜想[J];信息系统工程;2011年08期

5 ;第五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成功召开[J];电子政务;2011年07期

6 王克照;;共同进化促进多样化政务服务——从系统论的角度重新认识电子政务[J];信息化建设;2011年06期

7 郭彦超;;试述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8 何建祥;;浅析电子政务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9 石卫;;1999~2010年我国政府信息化研究论文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1年14期

10 徐越翰;;政府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研究[J];科技传播;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牧;袁钦;;科学发展观与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以广州市为例论电子政务对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宁红;朱建明;;电子政务安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建堂;骈文红;王陈重;;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着力打造电子政府[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李平;;电子政务对中国服务行政模式构建的影响——以汕头市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5 孔繁玲;武玉坤;唐斌;;电子政务推动制度创新的内在规律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勇;;略议广西电子政务之现状和对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钢;;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的变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郑俊华;;电子政务的发展和阶段模型的探讨[A];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杜顶;甘仞初;雷育生;;一种基于Web Services的电子政务模式[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晶晶;;电子政务与公平社会[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玉凯;电子政务:十大走势显山露水[N];计算机世界;2009年

2 本报记者 凡晓芝;电子政务:难点、拐点、兴奋点[N];计算机世界;2008年

3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汪玉凯;电子政务:桥接“十二五”[N];计算机世界;2010年

4 陈晋萍;略谈电子政务及其建设的意义[N];晋中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羲;推动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快速发展[N];郑州日报;2010年

6 苏莉文 凌建华 孙玉友 黄传恭;穿越不同 发现相同[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史颖;电子政务:全天候的政府服务[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电子政务进入法制化阶段[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9 作者:汪玉凯;今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10大趋势[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10 霍峰;浅谈电子政务的标准及发展趋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李晓君;移动政务的功能及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金平;网上行政审批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尹怀琼;基于CRM-BSC的政府门户网站G2B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叶飞;基于主题图的电子政务门户知识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径;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流程再造与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张宇航;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8 秦长江;协作性公共管理:理念、结构与过程[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王科;论公民参与型公共管理模式及在中国的构建路径[D];吉林大学;2010年

10 杨兵;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佟岩;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3 宋爱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4 潘华松;基于电子政务视角的政民在线互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国珍;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管理变革[D];内蒙古大学;2004年

6 卢强;经济实用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7 昝建民;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李曙光;电子政务信息保障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9 闫伟;福建省电子政务应用的对策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10 叶月明;信息资源共享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56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gongguanlilunwen/2156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